我的书包

第7章 收拢关中,封侯拜相

+A -A

    贾诩这次出行,不仅仅只是拉拢关中士族,还要在军队的协助下,获取关中三郡的控制权。

    为了让贾诩做好这件事,在他离开的时候,秦霄将郭汜、李傕、刘三刀和牛兴四人都派了出去,带上四万大军,给贾诩壮声势。

    有些地方上的“土皇帝”,若是没有大军压制,光凭一个名头,很难控制得住。

    所谓秀才遇上兵就是如此,即便贾诩再怎么能言善辩,如果敌人压根不讲道理,那也没有丝毫办法。

    “是!”

    贾诩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其中京兆自不必多说,在主公拿下长安之后,京兆已入主公掌握之中。臣此行,主要是收拢冯翊、扶风两郡。”

    “细节方面不用说的太清楚。”秦霄打断了贾诩的话,道:“说重点,结果怎么样?”

    贾诩语气一滞,立即将长篇大论吞回肚子里,停顿片刻,才开口道:“有主公调拨的大军压制,自然不会出任何意外,两郡之地已入主公麾下,目前由刘三刀、牛兴两位将军镇守,只等主公派人接管。”

    顿了顿,贾诩又说道:“至于原本的太守、县令人等,臣以为,除个别出自关中士族的官员需以拉拢为主之外,其余人等最好全部换掉。”

    “换人……”

    秦霄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打着。

    这个年代,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度普遍不强。

    官吏最多也就到县这一级。

    一个郡下辖通常有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几个县。

    一个县,起码就要县令、县丞、县尉各一人,郡城需要的官员人数就更多了。

    秦霄此前专门针对性地了解过,如果上至太守,下到县令,全部换成自己人,至少需要五十名左右的文武官员,这还不算最基层的小吏。

    当然,一般的县令、县丞、县尉,倒是不必派遣什么高阶英雄去。

    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大县,派个D级英雄当县令就足够了。

    至于县丞、县尉,完全可以用神秘基地的人才订制功能来解决。

    这样算的话,大致需要不到二十个英雄,不但冯翊、扶风两郡的人都可以换一遍,京兆下辖的几个县,也同样可以换成“自己人”。

    “这样。”秦霄考虑了片刻,开口道:“你和李儒一起讨论讨论,制订一个名单,然后直接让他们去上任,我就不过问了。”

    几个县令的人选,属于小的不能再小的事,秦霄没必要过问每一个细节。

    如果什么事都要秦霄亲自过问,招揽这些属下的意义何在?

    只需要把握一个大的方向,剩下的事情交给手下去做,才是正道。

    当然,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秦霄可以不必亲自处理,但至少也要有所了解。

    这其中的尺度如何把握,其实就是考验一个上位者能力的关键。

    随口抛开这个话题,秦霄走到墙壁前。

    墙上挂着一副地图,上边标注着东汉末年十三州的图形。

    这副地图远远没有后世的地图精密、细致,但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形还是标注出来了。

    秦霄对着地图看了一会,忽然开口道:“贾诩,我记得你是凉州人?”

    贾诩心里一动,莫非主公有意攻略凉州?

    心里虽然这么想着,但贾诩并未表现出来,只是低头应道:“是,臣的老家在WW郡姑臧县。”

    “你觉得……”

    秦霄看着地图上的凉州,皱眉道:“我们应该先取函谷关,还是先取凉州?”

    这两处地方都很重要。

    函谷关是关中之地的屏障,如果不能掌控在自己手中,秦霄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难以安心。

    但,想要取得函谷关的控制权,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吕布、华雄和他们手下的数十万大军,虽然已经成了孤军,但却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失去战斗力。

    如果强攻的话,损失必然不会小到哪里去。

    在秦霄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拖。

    拖到函谷关内的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想办法劝降。

    秦霄不清楚华雄对董卓是否忠心耿耿,但吕布肯定是没多少忠诚度的。

    只要能给出一定的承诺,招降的可能性不说多大,但一定有这个可能。

    至于说砍了吕布,让刘三刀完成晋升任务……

    秦霄觉得这不太现实。

    即便函谷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以吕布的武力,也是天下大可去得。

    实在不行,他也可以投奔于某一路诸侯麾下,光是凭着一身武力,就必然能得到一个不错的身份待遇。

    如果吕布、华雄真的投向某一路诸侯,得到了关外粮草的支持,秦霄想要攻取函谷关,就只能强攻,压力就更大。

    哪怕只是为了和关外诸侯抢夺函谷关的控制权,秦霄也必须尽可能尝试劝降的策略。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