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7章 收拢关中,封侯拜相

+A -A



    在朝堂、各个诸侯手下,都有不少的族人。

    比如在董卓当政期间,与董卓针锋相对,死保皇帝的杨彪,就出自这一族。

    还有后来那个在曹植、曹丕夺嫡争斗中站错队被杀的杨修,也是弘农杨氏的族人。

    甚至于未来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同样出自这一家族。

    除了弘农杨氏之外,京兆韦氏、京兆杜氏、河东薛氏,也都是关中门阀中比较强大和出色的。

    这些世族,或许没有太过顶尖的人才,但却有着大量的“低阶英雄”,可以弥补秦霄手下大量文武官员的缺口。

    在得到了贾诩、李儒等人的效忠之后,秦霄手下最缺的,也不是顶尖人才,而是大量的中下层官员。

    而这一点,恰恰是关中士族所能提供给秦霄的。

    从长远来看,世族垄断,对国家的发展无疑是有很大的害处。

    汉、晋、隋、唐,一个个朝代的灭亡,都和门阀割据有极大的关系。

    但,秦霄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何况,如果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成就的话,这个副本世界以后会如何,也就和秦霄没有关系了。

    这种情况下,秦霄肯定不会去考虑太过遥远的未来。

    如果拉拢豪门、世族,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利益的话,秦霄就会毫不犹豫地这么去做。

    很显然,以弘农杨氏为首的关中士族,在现在确实能给秦霄带来巨大的利益。

    关于拉拢关中世族这件事上,秦霄的手下意见也并不统一。

    岳飞表示反对,贾诩和李儒则是大力支持。

    至于商鞅,谨慎地提出了世族垄断的危害性,但却也认为在现阶段拉拢世族是有必要性的。

    其实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几人受到“时代”影响有多深。

    岳飞来自宋朝,深知世族垄断之害,因此对任何门阀、世族都没有任何好感。

    而贾诩、李儒两人,本身就是世族出身(虽然不是大世族),自然而然地会为世族阶层谋取利益。

    这和他们对秦霄的忠诚并不冲突。

    唯一一个站在中立立场的商鞅,则是为数不多的,在“世族时代”,以“寒门出身”的顶尖天才。

    秦霄自己心里早就有了主意,之所以询问,也不过是做一个姿态。

    象征性地询问了手下的意见,清楚他们的立场之后,秦霄便派贾诩作为代表,前去和关中士族做接触,尝试说服他们接受秦霄的统治。

    有句古话,叫做“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当然,这个年代,还没有这个说法。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世家的传承,往往要比绝大多数王朝更为悠久。

    这其中,对土地、知识的垄断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在于,这些世家都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在乱世之时,往往会选择多面下注。

    比如派出族人子弟同时加入不同诸侯麾下,无论诸侯之间谁胜谁负,这些世家总是不会亏本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琅琊诸葛氏。

    诸葛亮在蜀国刘备手下,诸葛瑾在吴国孙权手下,还有一名叫做诸葛诞的族人,在魏国曹操手下做到了征东大将军的高位。

    理论上来说,无论三国之间谁笑到最后,诸葛家都会成为赢家。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诸葛诞选择了“胜利者”一边,但在司马氏篡位的事情上站错了队,带兵讨伐司马昭,结果兵败被杀,导致诸葛家在曹魏的投注打了水漂。

    虽然诸葛家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但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豪门世族的行事作风。

    只要是看上去有诸侯之相,就会派出族人相助。

    至少也会有所表示,卖个好。

    一旦对方将来得势,便能借助这一层关系迅速成为“自己人”。

    其实,秦霄本来是想派李儒去的。

    对于贾诩,秦霄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不放心。

    但李儒和许多世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僵硬,在董卓麾下的时候,他曾一度主张杀死杨彪,要不是王允暗中出手保下他,杨彪早就被董卓给砍了。

    而杨彪,正是这一代弘农杨氏的代表性人物。

    就这关系,秦霄怎么可能敢让李儒去当说客?

    想来想去,还是贾诩更合适。

    贾诩带着秦霄命人准备好的礼物,去逐家拜访关中士族的事暂且不提。

    秦霄这边,也在为官位的事情做试探。

    其实到了现在,以王允为首的保皇派,已经能够看出秦霄的野心。

    只是,和董卓相比起来,秦霄在面子上会对汉室皇帝做出表面的尊重。

    借口也是现成的。

    皇帝年幼,不能亲自理政,就由秦霄代劳。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借口是假的,但毕竟没有直接撕破脸,谁也不敢说秦霄到底是想要做霍光,还是下一个董卓。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