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7章 收拢关中,封侯拜相

+A -A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光凭汉献帝刘协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一点,秦霄自然要尽可能谋求更高的职位。

    秦霄考虑了一番,决定暂时不使用军功。

    反复考虑之后,秦霄决定,先收拢关中之地,将整个关中纳入掌控,成为实际上的“诸侯”。

    其一,收拢关中士族,不说让他们全心全意效忠,至少也要得到名义上的支持,和一定的“人才扶持”。

    即便以后有了缺口,再随时兑换就是了。

    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得到的“册封”,是否能够得到系统的认可,获得对应的“官职特性”?

    不过,秦霄在想一个问题。

    关中之地,指“四关”之内。

    汉献帝刘协都在秦霄的控制之中,除了废掉汉室皇帝自己称帝之外,秦霄想要什么官职,几乎都可以要到手。

    甚至可以说,收益可能相当的惊人。

    不过,在缴获了董卓的“小金库”之后,秦霄手头有了大量的资金,可以从世族、商贩手中采购物资,倒是暂时不缺。

    以弘农杨氏为首的关中门阀,虽然没有出过什么三国时期的顶级文臣武将,但却也在中坚阶层占据了大量的位置

    秦霄还打算多攒一攒,看能不能兑换一些能较大幅度提升整体实力的东西。

    当然,如果不能得到系统的认可,那就无所谓了,甚至还要尽可能低调,弄个一郡太守,勉强算得上是个诸侯,能应付过去就行,以免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按照后世的划分,大致就是SX中部。

    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

    间接的收获也有不少。

    六十万出头的军功,折算成银两,也有三百余万,算得上一笔不错的收益了。

    无论秦霄是想要击败他们,还是将之收服,都要容易许多。

    不光要给自己加封,还得给手下也加封足够高的官职。

    但,加上长安,以及被董卓强行迁入关中的百姓,就有将近两百万人口,勉勉强强也能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诸侯。

    整个关中之地,除去长安,以及被董卓强行从LY迁来的百姓之外,总人口不过六七十万上下,平均到每一个县,也就四五万人。

    反正看的是总收益,又不是单价。

    官职册封比较好说。

    死亡级副本,在副本结算之前进行军功兑换,价格是1.5倍。

    如果再闹出什么争权夺利的纠纷来,这支部队几乎可以说不战自溃。

    这种忧虑,必然会导致大军的士气逐渐衰落,而且是几乎不可逆转的。

    其次,以吕布、华雄为首,在函谷关的数十万大军,失去了关中的支持,相当于被关外的各路诸侯联军,以及关内的秦霄所包围。

    其二,和汉献帝刘协“商议”,获取一个较高的权位。

    如果只有这些人口,作为根基之地争霸天下,显然是差得太远。

    首先,没有了董卓的威胁,秦霄便可以放开手脚,将整个关中之地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虽然靠着函谷关天险,他们的安全暂时无忧,但物资、粮草,总有消耗完的一天。

    最重要的是,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气候也适宜种植,属于非常优质的粮食产区。

    这些只是“直接”的收获。

    什么大将军,什么丞相之类的封号,尽管往自己头上套。

    真正要花费一些心思的,反而是收拢关中士族这件事。

    一旦夺回函谷关,秦霄就可以从容地将精力放在身后的凉州。

    再加上其优越的地理优势,虽然地盘小了点,但作为起步发展,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再加上东汉末年连年灾祸,全国的人口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准。

    这件事,要分为两步。

    反正军功放在那里也不会丢失,没有必要立即兑换出来。

    这片地方并不算大,京兆郡、冯翊郡、扶风郡,一共只有三郡之地。

    只要总收益足够高,一点军功的价值低一点,倒也不算什么事。

    哪怕后面没有任何进项,至少在军队规模扩张到五十万之前,是不需要动用军功兑换来补充各项物资的。

    在副本世界内,秦霄花费的大头,主要是各种铜铁材料,用以打造装备,补充全军。

    盘踞在这里的豪门世族,比起中原世族来说,在这个年代的影响力要弱了不少。

低了一些,但考虑到三国世界的战斗规模和频率,其实若是一路打下去,最终的收益也不会太低。

    不过,秦、西汉时期,毕竟还是定都在关中,底蕴犹在,也有不少传承至今的高门大族。

    这两件事,都是董卓死后,秦霄才能放手去做的,也是比较紧迫的事情。

    无非是索取一些小官,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反弹,想要当丞相、大将军等等,可能必须要采用一些激烈的手段,成为“下一个董卓”罢了。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