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9章 谁赢,我们便支持谁!

+A -A

丝毫破绽。

    齐国试探了几次,见找不到机会,便将兵力收缩。

    不过也仅仅只是收缩,并未撤军。

    显然,齐国并未放弃。

    囤重兵于灵丘一代,既可威胁赵国,又可威胁魏国,进退自如。

    对此,吕蒙坚持秉承秦霄的要求,按兵不动,以防守为主,绝不主动出击。

    无论敌人如何挑衅、引诱,只管稳稳守住自己的地盘。

    而张辽的选择,就比较激进了。

    他没有采取被动防御的策略,在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主动侵入赵国。

    试探性地发起了一波攻击,在晋阳南部连续发起三场小规模的战斗,斩杀了近一万赵军之后,又赶在赵国援军抵达之前,迅速撤回长平防线。

    将赵军主力引到了晋阳,张辽又再次出兵HD。

    当然不是为了攻破这座都城。

    赵国的兵力还是很强的,作为都城的HD,守军最为精锐,数量也极多。

    想要在短时间内攻破,绝无可能。

    张辽的目标,是在HD周围几座小城驻扎的赵军。

    连续攻破两座小城,杀敌数千人,张辽再次赶在赵军的包围圈形成之前撤离。

    就这样左打一波,右打一轮。

    每一次给赵军造成的伤亡都很小,但却像个苍蝇一样烦人。

    若是不管吧,每次几千伤亡,积累下来也不可小觑。

    管吧,大军就要被牵着鼻子到处跑,体力全消耗在赶路上了。

    这种近乎无赖的打法,让赵国非常的头痛。

    毕竟,赵国的边境线太长了,不可能完全防御周到。

    不得已之下,赵惠文王只能请来赵奢商议对策。

    此时,廉颇还没有打出名气来,赵王最信重的将军便是赵奢。

    赵奢的名气不算特别大,但他有一个“名传千古”的儿子,赵括。

    对,就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

    赵括虽然扶不上墙,但他老爹赵奢,却是赵国历史上顶尖的名将之一,仅次于李牧、廉颇。

    无论是实际战场指挥能力,还是战略全局的分析,赵奢都属于顶尖人才。

    了解了详细的情报之后,赵奢沉吟许久,只给出一句评价:“敌军用兵,堪称鬼神莫测!如被动防御,臣也难以应对。”

    听出赵奢的言外之意,赵惠文王连忙追问道:“被动防御不可,那么主动出击是否可行?”

    既然被动防守防不住,不如直接攻击?

    以我赵国兵力之强盛,对面二十万大军虽然不少,但还是能打得过的吧?

    赵惠文王对自己国家的实力,有一种蜜汁自信。

    认为经历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赵国的骑兵,就是全天下最强的。

    骑兵这个兵种,本来就偏重于进攻而不适合防守。

    一旦攻守之势逆转,凭借骑兵的强大,应该是能轻易击败敌人的……吧?

    “以攻代守固然是一个好办法。”

    赵奢点点头,但话题一转,又问道:“但大王可曾想清楚了,是否真的要与韩魏开战?那秦国少良造秦霄,麾下百万大军,哪怕有些水分,也必是一个强敌!”

    “我赵国虽然未必怕了他们,但真打起来,即便是能赢,也要损失惨重啊……”

    赵奢并未像大部分将军那样,一听有仗要打,就兴奋地找不到北,反而尽力帮助赵惠文王分析局势,讲清楚开战可能带来的坏处。

    赵奢对赵国的军队也很有自信,认为赢的概率很大。

    但,他却担心,即便打赢了,赵国也未必能得到太多实质性的好处。

    和强敌开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即便是能赢,自身的损失也不会小。

    若是其它国家趁火打劫,赵国不仅捞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还要蒙受极大的损失。

    听了赵奢的分析,赵惠文王便犹豫了。

    但要就这么放过敌军,他又有些不甘心。

    “难道……”赵惠文王的表情很纠结:“我们吃了亏,就这么咽进肚子里不成?”

    “臣只懂得领兵打仗,大局上的事……”

    赵奢犹豫了一下,试探着说道:“大王何不问问相如大人的意见?”

    “相如大人”便是指蔺相如。

    和一般后世的认知不同,蔺相如并非赵国的丞相,而是一个没有具体职务的“上卿”。

    上卿是指普通朝堂官员的统称,战国期间,很多官员都没有具体的职务,但能够参与朝政,便一律以“上卿”相称。

    其中有一部分上卿,还很受国王的信赖。

    蔺相如在具体事务上的能力,以及大局方面的眼光,是整个赵国朝堂都公认的出色。

    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论地位,却也已经和丞相没什么区别了。

    听了赵奢的话,赵惠文王眼睛一亮,连声道:“对,对,快请蔺相如来!”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