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6章 嬴稷:我现在赔礼dao歉还来得及吗?

+A -A

的事情穷追猛打,一副你不给我一个交待,就别想好过的态度。

    樗里疾十分的头痛。

    但他也知道,一来,秦国理亏在先。

    二来,伊阙、武关、函谷关这三处重要的关隘都在秦霄的威胁之下,这局势对秦国太过不利了。

    再加上巴蜀的叛乱,无论如何,秦国都必须要安抚好秦霄。

    否则,万一真的打起来,秦国即便是赢了,也要元气大伤。

    何况,在樗里疾看来,面对秦霄的百万大军,秦国在不能动用大部分【秦之锐士】的前提下,胜率实在是不高。

    打,没有底气。

    那么就得低声下气地求和。

    别看秦国自从秦献公河西之战大胜魏国以来,一直强势到了现在。

    但,该认怂的时候,还是怂的很彻底的。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为了破解“外交困境”,便割让了大量的城池。

    最多的时候,甚至连商於、河东,乃至于河西的部分领土都割让给了赵国、魏国、楚国。

    当然,这些割让出去的城池,没过多久,又被秦国给打了回来,甚至还赚了更多的好处。

    但有过“割地求和”的历史,秦国对于低头、丢面子这种事,已经是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樗里疾在来之前,就已经问清楚了秦昭襄王的底线。

    虽然这种谈判不可能一上来就把底牌揭露出来,但他也知道,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利益,让秦霄看到秦国的“诚意”,才有可能谈妥。

    思索了片刻,樗里疾缓缓开口,说道:“据闻少良造需要一块立身之地,大王愿将河东封与少良造,不纳贡、不收税、不征丁,完全由少良造自己管理。唯一的要求是,少良造从武关、伊阙撤兵。”

    河东之地,对于秦国来说是颇为重要的领土。

    丢了这块地盘,秦国东出,就只能走函谷关一带。

    而现在,函谷关外基本上是秦霄的地盘。

    再加上,秦国已经听说,韩国打算将平阳“送”给秦霄。

    若是秦霄取了平阳,就能直接对秦国的河东构成威胁。

    到时候,南北两个方向东出的路都被秦霄封死,秦国会非常的被动。

    与其如此,还不如割让掉相对没那么重要的河东,换取函谷关、武关、伊阙三处重要关隘的控制权。

    从河东出兵,只能威胁到韩国、赵国。

    而从函谷关出兵,却能威胁到整个中原腹地和楚国。

    再加上,河东和河西之间有黄河天险,防守不成问题。

    而函谷关若是失守,整个关中都会处于秦霄的兵锋威胁之下。

    一个只是关乎于利益,而另一个却关系到秦国的生死存亡,哪一个更重要,不言而喻。

    “陛下,秦国此举有陷阱。若是取了河东,秦国就不再和赵国接壤,北方压力大减……”

    郭嘉一眼便看穿了秦国的“小算盘”,低声提醒秦霄。

    不过,关于是否要接受秦国的“议和”,郭嘉并没有给出自己的建议,任由秦霄做出判断。

    和秦国合作,或者不和秦国合作,各种利弊早就分析得很透彻了。

    此时,也不需要额外的提议。

    是否接受秦国的条件,只取决于秦国付出的筹码,是否大到让秦霄心动。

    河东之地虽然不错,但秦霄并不会在这个世界长期停留。

    有多少领地,最后都是要送出去的。

    仅仅只是领土,秦霄并不看重。

    沉默了片刻,秦霄摇了摇头,说道:“我对河东之地没有兴趣。我又不会在这方世界停留太久,带不走的土地,要之何用?”

    微微停顿,秦霄继续说道:“我只对特殊宝物,或者人才有兴趣。若是嬴稷想要回伊阙、武关,就在这方面想想办法,不要拿土地来糊弄我。”

    秦霄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秦国高层面前说自己不会在这个世界停留太久的话了。

    第一次说,秦昭襄王和樗里疾都不信。

    第二次说,他们半信半疑。

    现在,秦霄连领土都不要,又把这个说法拿出来,樗里疾心里难免就有了几分相信。

    毕竟,对于任何人来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便是土地和城池。

    只要是有野心的,无论是诸侯还是贵族,都不会对土地无动于衷。

    哪怕是樗里疾自己,在秦国之内也有一些封地。

    虽然这些土地名义上是秦国的,但实际上和国中之国没有太大的区别。

    除了征税、征丁之外,其余的一切都由各个被分封的贵族自己治理。

    几千年的分封制度,不是那么容易消亡的,早已成了全天下的“共识”。

    哪怕是秦国,在一统六国之前,也不会轻易去碰这些原则性的问题。

    秦霄说不要土地,樗里疾立即就相信了,秦霄不会在这个世界停留太久的话。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