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1章 重回大秦,五场史诗大战

+A -A

在秦孝公手下效命,主持变法。

    但这件事并未发生,他提前被秦霄招揽,加入了秦霄麾下。

    虽然没有执行他最想做的变法、立法、弘法。

    但秦霄仍然给了他最大的信任,将领地的大小事务全部拜托给商鞅。

    这种信任,再加上多年的相处,怀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商鞅对秦霄的忠诚度早就达到满值。

    而秦国……

    对于商鞅来说,没有发生的事情,是不必去在意的。

    商鞅的大脑飞速运转,回忆着在论坛上查找到的,秦昭襄王时期的“史料记载”,结合自己这几天的分析,一个思路渐渐成型。

    “主公首先应当明确两件事。”

    商鞅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我们这一次的最重要目标,是打探【泰山封禅】的消息,并为此布局。泰山封禅一事,在历史上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次祭天大典,为何会变成如此高难度的……‘剧情’,这是我们需要弄清楚,并提前做出准备的。”

    在说到“剧情”的时候,商鞅明显停顿了一下,显然是对这种“现代化的网络语言”十分不习惯。

    不过,他也只是略微停顿了一下,并未因此影响到这番话表达的意思。

    随后,商鞅伸出第二根手指,继续道:“其二,尽可能扩大我们这一次的收获。此前,主公确定这次目标之后,鞅已经做了一些功课,列举出了我们可以获得的人才资源,包括秦国大将白起、司马错,儒家圣人荀子……”

    “等等!”

    秦霄突然打断商鞅的话,问道:“荀子不是法家圣人韩非子的师父吗?怎么成了儒家的人?”

    “陛下……”

    郭嘉苦笑不得地解释道:“荀圣确实是儒家。至于其弟子韩非子为何成了法家……臣只能说,在这个时期,类似的时期还???有很多的,并不是师徒都必须是同一派别。”

    “原来如此……”

    闹了个乌龙,秦霄有些尴尬,看向商鞅,继续道:“你继续说,这些人才怎么了?”

    “这个时期各国大才不少。主公麾下虽是人才济济,但随着领土扩张,迟早会需要更多的人才来补充。因此,若是有机会,当尽可能多地收拢各国人才,不分能力高低,只要能为我所用,均有一席之地。”

    商鞅说了一大通之后,话题一转,又道:“既然要达到这两个目标,那么在行事方面,就必须以我们为主。因而,今夜面见秦王稷,主公应掌握主动权,逼迫秦王稷让权!”

    司马懿的态度是保守,只要嬴稷不要太过分,就忍让一时,保证双方的合作。

    而郭嘉的态度则是不管秦国,自己玩自己的。等到打完六国,转手将地盘或送或卖给秦国,到手的好处,嬴稷必然会收。

    至于是否因此而“打脸”。

    如果是一两座、甚至十座八座城池,嬴稷或许为了面子问题,不会愿意和秦霄和解。

    但若是上百座城池,乃至于整个天下,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嬴稷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王者”,擅长权谋之术,为了实打实的利益,哪怕丢些脸,他也不会太在乎。

    至于商鞅。

    他的想法又要更加激进一些。

    他主张,不但要和嬴稷合作,还要通过这次会面,建立起强势的地位,占据主动权,从而为己方谋取更大的利益。

    最起码,秦国的这些文臣武将,若是嬴稷不点头,秦霄就很难挖得动墙角。

    想要挖动秦国的墙角,秦霄必须要在这次合作中占据主动,逼迫嬴稷让步。

    不过,秦霄知道了商鞅的意图,却还没有了解到他全盘的想法到底是什么样的,连忙追问道:“掌权之后,我们又该当如何?!”

    “掌权之后……”

    商鞅附在秦霄耳边,压低声音,小声说了几句。

    秦霄的表情不断变化,先是惊讶,然后疑惑,最后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司马懿和郭嘉十分好奇,但见秦霄没有主动说,也都明白这事不能轻易透露,只好将好奇心憋在了心里。

    “风险有些大……”

    秦霄听完商鞅的计划,有些犹豫。

    他的计划是很不错。

    若是成功的话,不但能完成为【泰山封禅】布局的目标,同时还能保证秦霄能在这个副本世界里,收拢到大量的人才,补充领地的人才储备。

    这里的“大量”,包括了一小部分顶级人才,和数量众多的低级英雄。

    前者变数比较大,谁也不敢保证能否拉拢成功。

    但后者,在庞大的基数之下,哪怕只能得到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足以让领地内的人才储备大大缓解了。

    只是,商鞅的计划有不小的风险。

    万一失败,那么别说收拢人才了,就连【泰山封禅】的布局都会出现问题。

    到时候,秦霄倒是不至于血本无归,但只能靠着军功兑换获得一部分的利益,仅


【1】【2】【3】【4】【5】【6】【7】【8】【9】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