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依左丞相所言!”
嬴稷的语速偏缓慢,说话时喜欢拉一个长音,听起来有一种怪异的感觉:“来人,宣来使进殿!”
“宣来使进殿!”
一声声高唱,由近及远,用这种方式将嬴稷的命令传出去。
片刻之后,一名被卸了武器的士兵大步走进殿内,对嬴稷拜倒,高声道:“主公有令,命卑下火速拜见大王。我等该何去何从,请大王定夺!”
说着,士兵取出一竹筒,双手举起。
一旁早有侍者接过信件,仔细检查,确认没有机关之后,拿到嬴稷面前,小心翼翼地展开。
整个过程,嬴稷都完全没有接触这封信,甚至还隔了一段“安全距离”。
还没看信中的内容,光是看到这张纸,嬴稷的脸上就露出惊讶的神色。
洁白如丝的纸张,在战国时期可是稀罕物。
能有类似效果的,只有丝绸或者布帛,能做到比较轻便。
但这两者,在写的时候,墨迹却会散开,非常的不美观。
若是用竹简,字是好看了,但又沉又重,非常的不好储存。
但这白纸,却是集合了两者的优点。
既轻便,墨迹又是凝而不散,让嬴稷大感惊奇。
不过,嬴稷毕竟是战国时期一位教科书式的“大魔王”,很快就收起好奇,将注意力放到信件的内容上。
信中的内容其实不少。
一是表明身份。
二是隐晦地表明秦国即将面临六国的威胁,自己带兵前来相助。但大军驻扎在距离咸阳很近的栎阳,恐怕引起误会,请嬴稷安排一个“恰当”的驻地,或者干脆放这支大军离开秦国领土,去攻打其余六国。
至于第三嘛,就是表示想要和嬴稷见一面,面对面地谈谈。
不过,顾及到嬴稷的面子,商鞅在这里用的是“请王召见”的说法。
商鞅主笔的书信,用语都非常的委婉。
但却非常明显地暗示了两件事。
第一:我们是来帮秦国的,帮完就走,和秦国没有本质上的利益冲突,是“自己人”。
第二:我们实力很强,你不要生出什么不好的想法。
嬴稷脸色阴沉沉的,看上去心情十分的不美妙。
但他平日里一直是这副表情,时间久了,谁也无法从嬴稷脸上看出他的心情到底如何。
大殿内十分的安静,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望着嬴稷,等待着某个“结果”。
不知过了多久,嬴稷终于抬起头,开口道:“先散朝。这位……使者,也请到驿馆稍歇,等寡人有了决定,会另行召见。右丞相,你留一下,寡人有事要问。”
众人退去。
传令兵谨记着商鞅的吩咐,没有多说话,顺从地跟着侍卫离开章台宫。
众人离去之后,嬴稷对身旁的侍从吩咐了几句。
侍从点头离去,没过多久,便带人抬着几大箱子的书籍返回。
“族叔公。”
私底下,嬴稷对樗里疾这个“爷爷辈”的长辈,至少在口头上还是很尊重的。
至于心里如何想法,以嬴稷的心机,谁也无法看出来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嬴稷对樗里疾招了招手,说道:“这些都是祖父、曾祖传下来,关于‘天外之人’的记载。麻烦叔公帮寡人一起翻一翻,看看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是……”
樗里疾似乎想说点什么,但犹豫了一下,并未说出口,按着嬴稷的吩咐,一同翻箱倒柜,查阅着各种资料。
看着几大箱子东西,但因为全部是竹简的缘故,记载的内容并不算太多。
花费了几个小时时间,嬴稷和樗里疾将这些资料全部翻看了一遍。
嬴稷还好,毕竟年轻,身强力壮。
樗里疾这把老骨头,却是累得不轻。
这年代,读书不光是脑力活,更是一件不折不扣的体力活。
原本,嬴稷对“天外之人”的传言是不屑一顾的,哪怕族中有这方面的记载传承。
但,秦霄突然带着大军从天而降,没有人知道这上百万大军是如何凭空出现。
得到这个消息,嬴稷便已经有些半信半疑起来。
上百万大军凭空出现,这给人的震撼可是不小的。
何况,栎阳令送来的“书信”上,还有司徒、少良造的印章。
嬴稷命人检查过,确实能对得上档案。
再重新翻阅了族中关于“天外之人”的全部记载,嬴稷心里,已经开始倾向于相信天外之人的传说了。
“族叔,你说……”
嬴稷忽然开口,声音不再是那种没有丝毫感情的音调,而是罕见地带上了一丝犹豫:“这司徒、少良造,究竟是不是像祖父、曾祖说的那样,一心向我大秦?”
在秦献公、秦孝公的记载当中,“天外之人”秦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