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夏天,秦霄还能在副本停留三年的时间。
拿出其中两年来发育,然后再开启下一轮的战事,对秦霄来说,是最为有利的局面。
到时候,自己发育完毕,有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强军,再加上岳飞、张辽、赵云等一批顶尖的统帅和猛将,足以横扫天下。
只是……
事情并不总会按照人们的预期发展。
夏收才刚刚结束没多久,就有一条消息传来。
徐州的刘备和荆州的刘表,不知道怎么建立起了联系,隐隐露出不安分的姿态,共同调兵遣将,陈列重兵于边境,似乎对中原之地有所想法。
要知道,这两家之间,还隔着袁术和刘坚。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联系上,又如何达成“战略同盟”的。
但事实摆在眼前。
两家的军队,都陈列在各自的领地和中原之间,有包夹豫州北部的趋势。
禹州北部,就是颍川、许县所在。
可以说,这是对秦霄非常重要的一块地盘。
控制了豫州北部,秦霄对颍川世族才有足够强的控制力,不会让他们生出异心。
若是这块地盘被夺走,对秦霄的实质性损失不大,但声望上的打击却是不可估量。
对于刘表、刘备的蠢蠢欲动,必须要以最强硬的姿态,将他们伸出来的爪子给斩断。
但摆在秦霄面前的问题是,这一战,是仅仅只以被动防御为目的,将敌人击退之后就罢手休战。
还是要坚决打到底,至少灭掉其中一家?
“我认为立足于防守更为稳妥。”
荀彧站在秦霄的立场上,表态道:“我们现在占据天下近三分之一的领土,已然有了众矢之的的姿态。若是再表现得太过强硬,难免引人忌惮。”
顿了顿,荀彧又道:“如今以袁绍为首的一批诸侯在引导天下舆论,隐隐将秦侯大人比作董贼,以至于招贤驿馆来投的士子、武人都少了许多,近一月来只有不到两百人投靠,其中大多还都是滥竽充数之辈。如此,可见天下人有多忌惮。若是再过于强硬,恐怕真的会引发众多诸侯联手围攻。”
荀彧的观点,可以说代表了保守派的看法。
王允、钟繇、蔡琰等人纷纷附和,以示赞同。
李儒却是反对道:“若是有人觊觎而不打压,于主公威望有损!且若是未来引人效仿,岂不是没完没了的要打?”
停顿片刻,李儒站起身,朗声道:“臣以为,不但要打,而且要将敌人彻底打死!谁敢伸爪子过来,不但要斩了他的爪子,还要砍了他的脑袋!如此,方才可威慑天下!”
“你这样行霸道之事,与董卓有何区别?!”
荀彧怒道:“收服天下,靠的是仁、义!行霸道之事,或可得一时之利,但却会失了人心!”
秦霄对荀彧的话其实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什么仁义之师可得天下,不过是胜利者对自己的粉饰罢了。
真正争霸天下,靠的是钱、粮、军队,以及优秀的人才。
所谓的仁义,那是胜利者才有资格谈的东西。
从古至今,哪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真正称得上仁义了?
那枉死的累累枯骨,那些失去了家人的遗属,会认可你的“仁义”吗?
但,不但是这个年代,乃至于后世,许多人,尤其是掌握了知识的“精英阶层”就吃这一套理论,秦霄也不好开口反驳。
尤其是这个年代,所谓的“人心”,其实指的就是士子、世族的心。
真的要拉拢人心,就必须要顺着他们这个阶层的思维方式去做。
拉拢人心这事,对于秦霄来说倒不是影响成败的核心因素。
现在手下这些人才,其实要打天下,已经勉强够用了。
有神秘基地在,秦霄对所谓“人心”的依赖也没那么重要。
真有不服的,丢进神秘基地转一圈,出来就是对秦霄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死士。
不过,荀彧、王允等这一批“顶尖文臣”的想法,秦霄还是不得不重视起来。
但,荀彧的这个提议,其实并不是很符合秦霄的期望。
反而,李儒的主张更让秦霄认可。
有鉴于此,秦霄没有立即开口,而是高坐殿上,旁观着众人的争吵。
众人分成两派,保守派支持荀彧,激进派支持李儒,双方争论不休。
单单以文臣、谋士而论的话,双方的人数、势力其实是半斤八两,相差不大。
但在武将也加入进来后,激进派顿时占了绝对的上风。
大多数武人的思维方式毕竟还是比较直来直去,不考虑那么多后果。
你想占我便宜,那我就必须要狠狠地打回去。
哪怕是相对保守一些的岳飞,表面上看似中立,实际上也有些偏向于激进派的想法。
唯一不同的是,李儒这样的“完全激进派”,主张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