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22章 满载而归,新的变故

+A -A

一百五十万两。

    ——别以为这个数目很小。

    一百五十万两,可能还不足颍川荀氏总资产的一个零头。

    但颍川荀氏属于那种传统的“地主型”世家,流动资金本来就不多,大量的资产都在人口和土地上,能拿出一百五十万两的钱币和物资,已经算是大出血了。

    要不是看在秦霄不要人口的份上,荀彝也不可能给这么多。

    这其中,郭嘉的口才和荀彧的那封信,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不管怎么说,在荀氏这里收获颇丰,总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何况,荀氏在秦霄身上下了重注,为了确保不会赔本,难免会对和他们关系密切的其它家族大肆宣扬秦霄的好处和优势,将他们也拉上这辆战车。

    高门世族,尤其是本地世族之间时代联姻,本身就有很深的联系。

    荀氏在秦霄身上下了重注,再大力游说之下,其它几个家族也纷纷跟上。

    颍川陈氏、钟氏、韩氏……

    一个个家族走过一遍,单单只是在颍川一地,四大豪门、无数二流世家和三流寒门,秦霄总计得到了价值六百多万两的钱粮、物资,以及超过四百名文人士子、一百多名低阶武将,远远超出了当初预定下的目标。

    其中,还包括荀攸这个和郭嘉一样,同样达到了SSS级的谋士。

    只不过,和“鬼才”郭嘉和“毒士”贾诩比起来,荀攸少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称号特性,因而比两人略微弱上一筹。

    当然,这个“弱”,只是从面板上体现出来的差距。

    但光是面板,并不足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分析、预判能力等等。

    比如说岳飞,面板上的数据低于张辽一大截,但实战中,张辽也只是在个人武力上能压岳飞一头,而统兵打仗方面,甚至比岳飞还要略微差一点。

    面板只能看到属性,但一个人的强弱,并不完全由属性、特性,以及技能来决定。

    三人之间,具体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还要看以后的日子里,三人之间的表现才知道。

    让秦霄觉得有些可惜的是,除了荀攸之外,这一行并没有得到其它顶尖的人才。

    钟氏的钟繇已经在自己麾下。

    陈氏的陈群已经投了刘备,韩氏这个时期没有顶尖的大才,倒是在“中坚阶层”的水准上比其它几家要强一些。

    至于郭嘉的“母族”阳翟郭氏,那个历史上褒贬不一的郭图,也已经投入袁绍麾下。

    不过,单单只是大量的钱粮物资,以及四百多名可以主政一方的低级英雄,已经让秦霄收获颇丰了。

    再加上中原其它各郡,以及益州的世族,收拢到的人才不但足以填补眼下的缺口,甚至还有一定的富余。

    多出来的这些也不必担心没地方安置,放到各县暂时担当副手,熟悉政务。

    未来一旦进一步出兵,打下更多的地盘之后,这些人随时都可以补充进去,帮助秦霄快速掌控新扩张的领土。

    大量的人才和钱粮,在大军的护送下回到关中,秦霄很快将这批人“下放”出去。

    益州、中原那边,秦霄就没有亲自去跑了,让“交游广阔”的钟繇、蔡琰等人“代劳”跑了一趟。

    这些地方的世家规模不大,但数量却是不少,加起来也为秦霄提供了三百多名低阶文臣和几十名低阶武将。

    不过,也不知道是因为秦霄没有亲自出面,还是这些世家比较穷的缘故,钱粮物资方面要少得多,总价值只有两百多万两,其中大多还都是粮食。

    秦霄倒也来者不拒,不管是多是少,只要是有好处就肯收。

    在“财力”和“人才”方面大大强化了一波之后,秦霄收回心思,将注意力放在内部的发展上。

    关中、中原、巴蜀三大粮仓尽入其手,再加上凉州这处养马场,只要将这些地盘开发出来,在后勤方面,秦霄将有着天然的巨大优势。

    再加上神秘基地的爆兵能力,秦霄完全可以打造出一支规模达到百万甚至更多的强军,以绝对的数量来压制敌人。

    唯一欠缺的,只是时间而已。

    神秘基地的人口额度虽然高,但转化成高质量兵源的话,每天就只有寥寥两千多人的额度。

    一个月六万六千人,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能凑出七十万大军来。

    等到北方的袁绍、公孙瓒、曹操,以及南方的袁术和孙坚打出一个结果之后,再加上东边的刘备,秦霄可以说是被三面包围的局面。

    要保证在己方防守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按着其中的一家猛揍到死,至少也需要一百五十万大军,才算是足够。

    现在,秦霄手中的大军只有六十万。

    要凑够一百五十万大军,至少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这还不算内部发展所需要的其它人力资源。

    若是再加上这些,最少也要一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发育”。

    现在是191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