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22章 满载而归,新的变故

+A -A

解释,迟疑了一下,将下半句“岳飞乃是来自一千年后”这句话给憋回了肚子里。

    五百年前的商鞅,还可以勉强用“求仙问道”之事来糊弄过去。

    这年代,信这玩意的人不少。

    哪怕是高门大族,也有不少相信鬼神之说的人。

    一千年后的岳飞,那就要暴露秦霄的核心机密了。

    “既然文若这么说,老夫当然是信的。”

    荀彝面露复杂之色,看向郭嘉,问道:“你认为,秦侯可一统天下?”

    “是。”

    郭嘉严肃道:“主公已获得凉州世族、关中士族的全力支援,和太|原王氏也已定下联姻,即便没有颍川世族相助,取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

    顿了顿,郭嘉又强调道:“叔父,郭嘉也是颍川人,在这里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若是此时支持主公,勉强算得上雪中送炭。若是再过些时日,雪中送炭变作了锦上添花,那价值可就要小得多了!具体如何取舍,还望叔父慎重考量!”

    “你和文若都这么说……”

    荀彝有些迟疑。

    若是单单只是一个郭嘉,信誓旦旦地说秦霄必然能取天下,他肯定是不信的。

    但荀彧也这么说,荀彝就难免信了几分。

    两个出身颍川的顶尖大才,都这么言之凿凿地断言,那么即便秦霄不是百分之百能取天下,这概率也是不低。

    而对于世族来说,除了多面下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若是非常看好某人,便一定要尽可能早的下重注。

    这是为了捞取最大的一份好处。

    正如郭嘉所说的。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付出同样的好处,得到的收益却会天差地远。

    “这秦侯……”

    荀彝的态度已经有些松动,但还是纠结更多一些:“不会和那高祖一样,过河拆桥吧?”

    汉高祖刘邦夺了天下之后,当初跟他打天下的那批老功臣,下场可大多都不怎么好。

    荀彝也很担心这个问题。

    “叔父这个担心未免太过多余。”

    郭嘉摇了摇头,道:“我这样的寒门,或许有这忧虑。但叔父可是世族啊!”

    世族是什么?

    无论谁统一天下,都必须要依赖世族阶层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若是与世族为敌,就会没有人才可用。

    别人需要担心过河拆桥的事情,但世族有什么好担心的?

    就算是刘邦,当时也没敢对世族下手,打压的都是一些寒门出身的功勋贵族。

    “说的也是。”

    荀彝立刻意识到自己犯蠢了,问了一个白痴问题,哈哈一笑,带过这个话题:“攸儿那边,郭嘉你自己去劝说吧。只要他愿意去,我便绝不阻拦。只是……其它方面……”

    郭嘉知道,荀彝这是要和自己“谈价”了,当即道:“不知叔父打算给多少?”

    荀彝不答,反问道:“你先说说你们想要什么?人才?壮丁?钱粮?”

    “壮丁乃是世族之根本,郭嘉曾受过叔父恩情,怎会如此不知好歹?钱粮的事也好说,叔父随便拿点出来意思意思就行了。”

    郭嘉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腼腆道:“但公达来主公麾下任一谋主,叔父难道不给他派些帮手吗?便是郭嘉自己,也同样需要啊!我郭氏人丁不旺,只能来叔父这里打打秋风了!”

    秦霄不需要这些世族掌握的人口,但荀彝不知道啊。

    郭嘉故意如此说,就是想要在其它方面争取更多的好处。

    这年头,世族对诸侯的投资,可不单单只是人才和钱粮,他们手中的奴隶,也是各路诸侯所眼馋的。

    单单只是颍川荀氏,只计算身强力壮的壮丁,就有数以万计的奴工。

    这些壮丁,训练一段时间,就是合格的士兵,有几个诸侯会不眼馋的?

    然而,人口,也是一个世族的根本。

    若是失去了人口,他们的实力就会缩水,因此每当有诸侯来索要人口,这些世族都会抠抠索索,几百上千的往出“挤”,生怕给的多了,自己剩余的实力不足以在乱世中自保。

    但偏偏,郭嘉就不要这些,美其名曰“自己人不坑自己人”,好在其它地方让荀彝大出血一番。

    荀彝果然中计,听闻郭嘉不要壮丁人口,当即大喜道:“既如此,我也不能让奉孝无法交差!这样,我族中小有才学之人大约有百余,去掉年龄太大和太小的,我给你一半!至于钱粮方面,也都好说!”

    见达到目的,郭嘉连忙伸出手:“君子一言!”

    荀彝伸手与郭嘉击掌:“驷马难追!”

    ……

    在荀氏这里获得了五十名士子的“赞助”,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荀攸这个同样属于三国顶尖谋士的人才,也在郭嘉的劝说下,同意为秦霄效命。

    除此之外,荀彝还送上了大量的钱粮物资,总计折银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