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17章 给你变个mo术

+A -A

    之所以问出来,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若是如此的话,那也太没诚意了点。

    不过,考虑到郭嘉和荀彧的私交,在没有完全获得郭嘉的忠诚之前,秦霄也不认为郭嘉会在这件事上帮自己什么。

    郭嘉露出敬佩的神色,一改之前懒散的态度,整个人都认真了起来。

    秦霄这几句评价,虽然是很俗套的吹捧,但每一句都吹捧到了点上。

    “第二问,如今天下诸侯众多,我难与整个天下为敌,应当先打谁?又拉拢谁?”

    郭嘉沉吟片刻,开口道:“如今天下大势与先秦之时有极大

    “据说,先生不愿出仕,是在荀彧的再三邀请之下,才答应来关中一行?”

    除了我那几个关系亲近的朋友,压根没人知道我郭奉孝有什么本事,你又是从哪听说的?

    直到这个时候,郭嘉才稍微重视起这场“面试”来。

    “哦?”

    “秦侯第一问,效仿秦国东出……”

    本来,面试的意义,不过是让秦霄能看到对方的面板,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安排。

    若是换成别人,秦霄肯定会觉得这厮有病,而且还病得不轻。

    秦霄开门见山,问道:“不知先生对这关中如何看?”

    “我这双眼睛,看人很准的。”

    当然,还隐去了最重要的最后一句,“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郭嘉露出好奇之色,问道:“在下虽自负有些才华,却极少与人结交,不过只识得三五好友,敢问秦侯,从何处听闻在下名声?”

    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

    这三个问题,前两者,其实秦霄心里已经有答案,只是对郭嘉的“考验”。

    郭嘉跪坐在秦霄对面,手中纸扇合起,在桌上轻轻一点,轻声道:“很有活力!不愧是关中天府之国!”

    “第三问,它日汉帝禅位,天下心向汉室之人,比如……荀彧,我若想继续用他,该当如何?”

    所以说,人对某个人、某件事的看法,其实在第一次见面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郭嘉闻言,眼睛不由一亮。

    虽然说诸葛亮才是罗贯中的“亲儿子”,但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罗贯中对郭嘉的评价也是相当之高,认为郭嘉死后,中原之地“栋梁倾塌”。

    顿了顿,秦霄继续道:“第一问,我坐拥关中之地,若效仿当年秦国东出,是否可以武力平天下?”

    “久闻秦侯有识人之能,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秦霄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却不答郭嘉的问题,而是笑着问道:“知道我是怎么评价你的吗?”

    秦霄沉默几秒钟,开口道:“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拱了拱手,郭嘉开口道:“既然是考试,还请秦侯出题!”

    秦霄明面上是问关中,实则是试探郭嘉是否有留下来的意思。

    虽然郭嘉为人很是低调,但那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不是真的不在乎名声。

    言下之意,你想说些好听的话,也不至于这么离谱的吹捧吧?

    正好,借着“考试”的机会,看看鬼才郭嘉到底有什么本事也好。

    这番话,并非是秦霄的“原创”,而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当中对郭嘉的评价。

    迟疑了一下,秦霄没有岔开话题,沉吟片刻,开口道:“我有三事想问先生,奉孝可任选一题回答。”

    却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番话,郭嘉反而还认真起来了。

    秦霄眼前,正有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气候已经开始转冷,但郭嘉手中仍然拿着一张纸扇,配上一袭宽松的蓝色长袍,颇有一种“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既视感。

    郭嘉将扇子放在桌上,对秦霄拱了拱手,道:“愿闻其详!”

   秦霄打量着郭嘉,对方看上去有一种文弱的感觉,脸色有些不太健康的苍白,一头长发并未束起,而是披散在肩后。

    秦霄微微皱眉,开口道:“我知道你很低调,不愿扬名。但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单以军师这个职位而言,在我看来,整个天下,这一个时代之中,没有人敢说一定比你郭奉孝更出色。”

    而第三题,秦霄没有任何答案,只是希望郭嘉能帮自己出个主意。

    而郭嘉却并未回答秦霄的问题,只说关中,不论其它,有点顾左右而言其他的意味。

    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秦霄开口道:“想必以奉孝之才,不难看出,我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行的依旧是改朝换代之事。”

    但放在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角色身上,秦霄就觉得,果然是传说中那个放荡不羁的郭嘉,就是与众不同!

    莫非,你对谁都是这么说的?

    毕竟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亲自做出的评价,肯定是最符合“角色人设”的。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