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落在了盾牌上,水花迸散一片,虽有盾挡着,头发上额头上,有丝丝凉意。
明白过来了,虽有盾牌遮掩,但爬攻城梯的时候,盾牌有时不可能完全对正上面,盾牌再被落石一砸,一歪,就遮挡不住了,上边再恰有金汁倒下来,肯定中招。
一袋水完了。
李孟羲跑到矮几处,拿起斗笠,给扣到自己脑袋上。
“再来!”他举着盾,姿势如前。
李孟羲个子矮矮的,以刘备的高度和角度,还正好居高临下的倒水。
哗啦~
又一袋水倒下。
水落在盾牌上,盾牌上水花四溅,没有水滴溅到额头上。
李孟羲把盾往边上撤开,模拟攻城之时,盾牌被落石砸的偏移。
所剩不多的水流,落在了斗笠上。
又从斗笠滑落,有少许水滴滴在了肩膀上。
李孟羲这下明白了,斗笠如同一把小伞,真的是能遮掩城头漫灌下来的金汁。
虽说斗笠不大,遮掩面积也不大,但斗笠遮掩的恰是最要害的地方,头部,面部,脖颈。
要是没斗笠,金汁泼下来,直接顺脖梗流了满背,多要命。
而有斗笠,金汁照头泼下,被斗笠遮挡,大部分被挡住,挡不住的,则落在肩膀,手臂。
肩膀手臂处,大多有甲胃衣物遮挡,不会跟领子一样,有大缝隙。
再者,就算肩膀和手臂处的衣物,挡不住金汁,那手臂和肩膀,又没要害,手臂被烫伤,比脖子和面部烫伤要轻的多。
斗笠,还真的于攻城时有用。
问题只有一个,斗笠的防箭能力几乎没有,戴斗笠攻城,头不要了吗?
李孟羲疑惑无比的问出了一个问题之后,刘备哈哈笑了。
“来铁胃借我!”刘备伸手问亲兵要。
要过铁胃之后,刘备随意把铁胃戴上,然后,再拿过李孟羲的斗笠,往头上一放。
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刘备头上带着铁胃,斗笠高高顶在铁胃上,很是违和。
但李孟羲清楚的看到,因为铁胃顶也是圆的,斗笠也是圆的,略能相合,刘备把斗笠的绳子再于下巴上系紧,好家伙,斗笠竟然就固定在铁盔上了。
虽说不甚稳固,但是斗笠防的是金汁而已,金汁的重量,不可能把斗笠砸歪的。
神奇,铁盔加斗笠或草帽,竟然能防金汁!
金汁湖脸,人大概率死了。
但金汁湖胳膊,倒容易救。
只从降低伤亡这里,草帽加盔法,也是极实用之战术!
李孟羲还想到了其他,军中是不是得把草帽斗笠作为制式装备?
或者,宋军普遍装备的,水浒里林冲带的范阳笠?
若是为降低后勤压力,是不是可以把铁盔和草帽结合,做一种宽沿的盔?飞碟帽?飞碟盔?
又从普通士卒那里学到一个一个值二十贯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