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四百七十五章 问策于卒,收获累累

+A -A

    细布需配备。”

    战兵营全营初步调动起了主观能动性。

    这一处,是整个战兵营的缩影。

    刘备令,一一上前。

    此百夫长认真负责,认真向麾下讲,如何是好方法,如何是能得赏的法子。

    抠脚的小子没想到,随口一说,还真是所谓的“法子”,他大喜过望,忙问,“那那俺能得多少赏?”

    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后,刘玄德来,“各百夫长,收拢各人想法之后,前来!”

    营中,各百夫长,吐沫横飞的向部属讲解要多想想,甭管自己个觉得好不好,说出来,只要说出来,万一玄德公他们觉得是好点子呢。

    而后,刘备回头看了一眼,“来啊,取粮三斤,分作两份,一份一斤,赏于百夫长,一份两斤,包起。”

    满营战兵,不管新兵老兵,都在开动脑筋思考。

    就这样,一个观念在战兵营全营扩散。

    刘备见李孟羲提笔写了一串,便知道此法有用。

    一旁众人哗然,这也算?

    说到磨刀,野外倒是能随处可找见石头,但是,随便找的石头,肯定不会有专门的磨石好用。

    好在,军中现在有基本的基础了,基础就是那少部分义军老人。

    见部属们依然迷茫,百夫长又说,“不止如此。你就说枪不好,枪头扎地里,拔起来,枪头掉了。

    但,这部分人太少了。

    有一处,一个百人队,一小子嘿嘿一笑,他抠着自己的脚,道,“那俺鞋不好,爬梯子,鞋掉了,差点摔下去,那这算不算法子?”

    磨刀石不必人人配备,一什或一百人队,配备一块,或就够用。

    义军扩军太快了,从最初五百,到出涿州时千人,到两千,到现在三千,兵力足足扩了六倍。

    第一个百夫长,百夫长过来,思索了一下,“俺队里有人说,没磨刀的石头,他说刀都锈了,这算不算?”

    全军之中,也就当初最早的五百乡勇,是最清楚到底这个用法子换奖赏说的是什么。

    说完,不确定的看着矮几后的刘备和同在矮几后的李孟羲。

    这个百夫长话一说出口,李孟羲立刻就知道,这又是一处未曾料到的地方,自己也根本从未想起,更是未记录在策。

壮举,百夫长一脸自豪,“这么说,你们可懂?”

    又一段时间之后,百夫长们络绎前来。

    李孟羲略作沉思,“三贯钱如何?”

    李孟羲立刻就在布匹上写到,“【磨刀石】,军中当配备磨刀石,以战前战后磨刀砺枪,亦可除锈。

    由磨刀石,则又知,日常维护军备,除磨砺,亦需时时擦拭兵器。于此,军中尚缺擦拭刀枪之细布。

    其实说起来,单就激发战兵的主观能动性,启发战兵们思考,并从普通士卒那里搜集作战意见这一点,看起来简单,实则困难重重。

    磨刀的石头,对的,行军在外,要维护兵器,这个维护,自然包括时不时把刀磨利,把刀擦擦。

    李孟羲顿时愣神,“不是赏三贯……”

    这说上去,也是能领赏的。

    “算!”李孟羲立刻答道。

    磨刀石普通石料,最好,配备好用石料,以提高效率。

    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有好法子就能得赏,他们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思考并得到回报的经历。

    刘备所说的激赏法的时效,是这样,这会儿要重赏想出了好法子的士卒,因为已经有了军票,要赏多少,可以直接在军票上写多少。

    等人到齐。

    写完,李孟羲抬头,朝百夫长点了点头,然后悄悄问刘备,“玄德公觉得,此法值赏多少?”

    大多数战兵,主观能动性其实没有。

    刘备点头,“合适。”

    这部分义军老人,是最热衷于主动思考,也是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至于赏多少合适,刘备拿不定主意,反问过来,“羲儿,你觉赏多少合适?”

    为何?上边知道枪头容易掉,再着人做枪杆时,就做的紧一点,这叫,改进军备。”

    但是,为使

    所有战兵,不再仅限于少部分老兵,所有人都知道了,但凡有想法,只要有能用到的地方,就能得赏,赏赐还相当丰厚。且,若谁的想法被用上,那么日后升职,此人优先。

    百夫长们立刻起身,挨个问。

    刘备朝李孟羲笑笑,靠近,悄悄说,“此激赏也。羲儿你应知,激赏重时效,此一二斤粮,便是时效。”

    百夫长一听,眼一转,“算!我估计,九成能算。”

    然后,李孟羲就多认真的看了刘备一眼,好一个刘玄德,这激赏法,用的比我还熟,李孟羲想着。

    刘备这么一说,李孟羲奥了一声,恍然。

    因为,军中还没有培养起氛围。

    百夫长道,“不知,反正不会少。”


【1】【2】【3】【4】【5】【6】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