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四百七十五章 问策于卒,收获累累

+A -A

激赏法最有效果,除了军票这一个日后才能兑现的凭据以外,还应赏一些立刻能拿到士卒手里的实物,不必赏太多,但得有。

    这才能,让激赏法,有最大的效果。

    李孟羲用激赏法,用在木工营比较多,然而他都没想到,用于此时。

    刘备倒是活学活用了。

    另一边,刘备手拿笔,在一块巴掌大的五色锦帛上,写下,“三贯”,写完,拿给李孟羲看。

    “羲儿,你看写的可对?”

    因为是异体字,刘备怕写错。

    “对。”李孟羲点了点头。

    刘备把写好的军票递给百夫长道,“此与你,”转头,把亲兵帮着包好的两份粮食,一并也递给百夫长,“军票三贯,还有两斤粮食一并交于想出此法的士卒。另一斤,是你身为百夫长,举荐有功,特赏赐于你。”

    百夫长欣喜接下粮食,这其中,还有赏赐他的一斤。

    这个方法,还是李孟羲想的。

    匠营副官鲁犁帮着汇报木匠们所想的改进生产的方法时,每上报一人,除奖赏当事人以外,也另赏鲁犁一斤粮食,理由就是,荐才有功。

    这也是激赏,激赏鲁犁不辞辛苦,热心的把木匠们层出不穷的好点子,一一上报。

    刘备又问百夫长,“还有何法?”

    百夫长又思索片刻,道,“我队里,还有人说,盾不好,太小。这个是不是……”

    这一条,不用士卒提,李孟羲跟关羽操练盾桥的时候,也发现了,军中现在军备混乱,盾牌大小不统一,以至于盾桥搭城,处处有缝隙。

    关于这一点,已经记录在册。

    也就是,重复了。

    不过,本着千金买马骨的想法,虽然士卒想的晚了一点,但毕竟是某个士卒认认真真绞尽脑汁单独想出来的。

    所以,还是奖赏。

    “三贯。”李孟羲道。

    刘备不见李孟羲记录,还奇怪,听李孟羲说赏三贯,刘备愣了一下,然后立刻拿笔,又在五色锦帛上写了“三贯”,同时,还有三斤粮食,分作两份,两斤于想出主意的士卒,一斤赏百夫长。

    百夫长又得了一斤粮食。

    百夫长已经乐的合不拢嘴了。

    后边,百夫长又说了一个想法,说有士卒说,板车容易倒。

    李孟羲还愣了一下,攻城关板车什么事。

    随后,他想起来了,说的是,弓弩营。攻城战的时候,弓弩营躲在板车后,跟城头对射。

    之所以用板车,是因为塔盾还未来的及做,暂时用板车顶上,勉强也能用。

    板车重心不好,支到地上,容易倒,这李孟羲也知道。

    自然,弓弩营的士卒,又慢了李孟羲一步。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英雄所见略同,弓弩营的士卒能见识到和李孟羲一样的问题,也算是士卒是真的认真细致的思考问题了。

    “三贯。”李孟羲依然说三贯。

    刘备见李孟羲还是没动笔,还是照例说三贯,便知道,百夫长连说的几个法子,全都平平无奇,没入李孟羲的眼。

    第一个百夫长,总共就说了三个法子,然后说没了。

    “这就没了?”李孟羲愣了一下,随即有些失望。

    一个百人队,打了一次憋屈至极的攻城战,结果问有何心得,才三个人能有心得。

    太少了吧。

    其实普通士卒能稍有想法,稍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已经很不错了,是李孟羲要求太高。

    别的军队,放眼整个大汉,谁人如此重视普通士卒的智慧?无一人。

    后边,百夫长们一个接一个上前,各逞纷说。

    ——

    “俺们队有人说,鞋不好。爬梯子鞋老掉。”

    一百夫长如此说道。

    这个问题,又是重复了。早在关羽部开始练习奔袭之法时,李孟羲就意识到,合适的鞋子于奔袭之时,尤为重要。若是鞋子跑两步就掉,那肯定跑不快。

    若非还在行军,还在战时,李孟羲早就想办法给奔袭之士一人配一双合脚的鞋子了。

    这个由士卒想出的法子,依然重复,依然千金买骨,还是三贯。

    后边,接连都是一些小的问题,通通三贯,李孟羲根本不拿笔记。

    刘备很是奇怪,这怎么了。

    又有一百夫长来。

    百夫长上前,说了第一个问题,“俺们百人队,是破门的。

    俺们冲进去城中的时候,城里骑兵冲过来,俺们手里只有刀盾,竟挡他不住。

    照俺想,是不是也拿根长的?”

    百夫长话一落,李孟羲勐地就抬头看向百夫长。

    旁边,本来无所事事的张飞,也一下瞪大了眼。

    这一处,关于刀盾兵入城之后,万一城中激战,只有刀盾,不能应付城中阵战厮杀。若不然,贼将张宝冲杀过来,也不会把刀盾士们撵的兔子一样。


【1】【2】【3】【4】【5】【6】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