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问道。
“陛下心系百姓,实乃我大乾之福。”
“少拍马屁,说正事。”
“陛下,为供百姓日用,京郊四周的山上,许多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以至近年来京中春秋风沙天气变多,也正因如此,朝廷才下了限伐令。只是柴米油盐本乃民生所需,京郊不让砍,樵夫就得跑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之外的山上砍,因为路途遥远,耗时费力,所以近年来,京中的木柴价格都快翻了一番了,坊间甚至都流传出了‘京都柴贵’的说法,到后来,官府不得不对京郊砍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限伐令的成效也大打折扣。”
“而石炭刚好可以用来填补木柴不够的空白。臣也知道,想要用石炭完全取代木柴也不现实,但可以用来做补充啊。石炭之所以贵,那是因为开采不易,是开采技术的落后所致。只要能解决开采技术的问题,石炭的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
“至于说石炭用的少,那是因为使用不当的缘故。百姓家中的灶台是为烧木柴而准备的,而非石炭。只要能制作出适合烧石炭的工具,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嘉德听罢,微微沉思后,看向贾瑛道:“怎么,你能解决这些问题?”
贾瑛点了点头道:“石炭的开采落后,主要还是因为投入力度不够,只要用的人多了,慢慢自然会改变,我大乾人杰地灵,有的是聪明人。造纸、印刷、火药,甚至纺纱,不都是从无到有吗。”
“至于如何解决石炭的弊端,臣现在就有办法。臣已经命人打造了新型的火炉,这种火炉最适合烧石炭,而且不仅可以做饭,还能取暖烧水。”
说着,贾瑛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图纸道:“臣还带来了图纸。”
嘉德让戴权接过来,看了一眼,可他不是工匠,也看不懂图上之物是好是坏。
不过见贾瑛说的头头是道,嘉德倒是有了几分好奇与期待。
“等此物打造出来,且看效果如何吧。至于官办矿场,国力艰难,朕可没有银子给你去办这个。”嘉德还是选择了保守,况且,国家的财政困局,其实一行一业就能改变的。
新奇是有,兴趣却不大。
“那,臣能否自己办一个?”
“去找户部商议。”嘉德身为皇帝,岂会整日盯着这些小事。
嘉德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同意了。
“陛下,开矿需要火药,嗯,还需要工匠,臣想能不能请工部......”
嘉德挥了挥手道:“这些小事,别来犯朕。但如果出了事情,别怪朕先揭你的皮。”
贾瑛闻言,当即拜谢。
“两件事都说完了,朕还有事要做,你去吧。”
良久,却不见贾瑛跪安的声音。
嘉德转头看来:“还有什么事,一并说了。”
“那个,陛下,臣还有件小事,恳请陛下恩准。”说话间,贾瑛不忘观察嘉德的脸色。
“说。”
只是嘉德做了十多年的太子,五年的皇帝,心中所想如何岂会轻易叫人看出。
“陛下,徐文瑜......”
嘉德抬了抬眼皮,面色平静。
心里却道:“朕还当你忘了此事了呢。”
给徐文瑜一个妥善的安排,是他亲口应下贾瑛的,可他却像是忘记此事一般。
实际上嘉德的记性很好,又怎会忘记。
之所以压着不做理会,就是等着贾瑛张嘴求他。
怎么说他也是皇帝,却与臣子做交易,若是说出去,岂不叫人笑话,有损天子威严,可这些话他又不好明说,只能等贾瑛自己反应过来。
而贾瑛也是最近才相同此事,自从上次戴权给了他准话之后,贾瑛就一直在等,可这么就过去,皇帝还没有动作,贾瑛不得不着急。
便开始回想,嘉德这么做到底有何用意。
也是因为前世记忆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贾瑛难免会代入前世的观念。
可他却忘了,这是家天下的时代。皇帝只能赏赐,却不会和臣子公平交易。
想通了这点,贾瑛今日才敢借此机会提出此事。
当然,这其中或许也有帝王心思在其中,臣子有求于上,皇帝才会坐的安稳。
“怎么,这么快就等不及了?你的老师就没教你,做人做事都要有耐心吗?跪安吧,朕乏了。”
什么意思?
是答应了,还是不答应?
贾瑛犹豫要不要再开口恳求一番,余光却看到戴权正向他使眼色。
“臣告退。”
等到贾瑛离开之后,嘉德看向戴权说道:“大伴,益阳县主还是住在云记吗?”
“回陛下,是。”戴权恭敬回道。
嘉德抬眼看向殿外,心里不知想些什么。
良久之后,复才说道:“过两日,就让徐文瑜去给益阳县主充当赞善吧。”
“奴才领旨。”戴权领命后,却没有立即传旨,陛下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