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章:八-十

+A -A

    小太子的立储全部庆典仪式均沿袭明朝,本来是件天大的喜事,他的叔公高兴的笑得嘴都合不拢,而当事人却不大高兴。

    十二月十四日,康熙临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对册立皇太子的朝贺,并颁诏天下。

    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开列于后。于戏。主器得人,益笃灵长之祜。纶音式涣,用昭浩荡之仁。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诏书中还包括三十三条皇帝赐予百姓的恩典,诸如蠲免赋税,特赦死囚等。

    同时,设立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配备官员。升内阁侍读学士孔郭岱,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廷敬,并为詹事府满、汉詹事。

    皇太子宝皇帝公开册立皇储,在清朝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这件事情意义重大,于朝内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小太子却觉得这一切都不真实,日表英奇,天资粹美?一个奶娃娃,还能看出这么多的东西来么?

    一连忙碌了许多日,小太子精神越来越不济,无奈的披着一身华贵的太子衣衫,只觉肩上有千斤重。

    康熙很是心疼小太子状态不佳,他生来体弱,这么一番大的折腾肯定吃不消,特意命御膳房额外添上胤礽爱吃的辅食。

    胤礽没什么胃口,康熙却执意让他多吃,每次都吃的下一点,便推到一边去了。小太子靠在康熙的怀里,手指无意识的拨弄脖子上的朝珠,总觉得心里空荡得很,甚至还有点恐慌。

    额娘,保成该如何办才好呢?

    当个无用的太子,还是走上前世的老路?可即便他这辈子不争不抢,也保不齐他的那群如狼似虎的弟弟会放过他,他不争,别人就不抢么?

    上辈子叔公一心为自己,还落得那般凄惨的下场,一族没落,这辈子他绝不能让历史重演,不能对不起额娘,对不起叔公。

    胤礽在心底暗暗立誓,他只求自保,只求保住叔公,保住额娘母家,不求富贵添花,但求不要在他的手里没落下去吧。

    第十章:出气

    转眼年关,太和殿大礼之后,小太子被宠成了活祖宗,阖宫上下无人敢怠慢,连皇帝都在他面前低头,谁人敢在小太子面前猖狂?

    后宫的妃嫔多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天家一切为皇嗣为重,多言不得。

    可若说皇嗣第一,却也不见皇上对大阿哥多有眷顾了,大阿哥已经五岁了,快要书阁读书了,皇上只命人安排,并未亲自过问。

    对太子是如此,对大阿哥却这样,某人简直咬碎了一口银牙。

    这日夜宴,纳喇氏还没封嫔,为了大阿哥前程,一味顾着让保清在皇上面前表现。五岁的孩子眉眼硬朗,有几分日后英武的模样。

    康熙面上含笑接受着,实则已经有点不耐,听着保成背诵诗文,有一搭没一搭喂着怀里的小孩子吃饭。

    他也是太宠太子了,去年小太子不满周岁就算了,如今太子已经一岁多,难不成皇上每年都要抱着出席么?

    胤礽溜下康熙膝盖,跌撞进太皇太后怀里,脆生生地叫着:“乌库妈妈,抱。”

    后宫疯传当今太子不会说话,如今可不是现场推翻了谬论,口齿伶俐的让大殿都安静了,保清傻傻的看着小包子往太皇太后怀里蹭,嘴里什么时候停下来都不知道。

    孝庄笑得脸上皱纹都扯平了,欢欢喜喜将胤礽抱上膝盖,她这一生辅佐了两代君王,自己的儿子给自己留下了太深的伤害,对重孙子是打心眼里的喜欢。

    况且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是个温柔孝顺无比的好孩子,深得她欢心,可惜去的早,丢下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

    当日她和康熙说的话全是出自真心,如果自己抚养这个孩子,必然也会把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他出身又尊贵,身份又那么令人叹息,自该多宠爱一些。

    皇帝登基以后许多孩子都没留住,可见是福薄啊。

    孝庄将手上的一串佛珠褪下来送给胤礽,搂着这孩子满心欢喜,赞道:“咱们的小太子生的真是好,又尊贵又体面,可见是个有福的。”

    康熙也很高兴地附和道:“那是自然,皇祖母说的对,保成一定平平安安长大,将来和孙儿一样优秀。”

    孝庄意味深长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让苏麻把冷落在一旁的保清也牵了过来,拿出一枚平安符送给他。

    纳喇氏激动的跑过来拉着保清跪谢,孝庄有些不喜她这个做额娘的太爱出风头了,转念一想也体恤了他们母子情深。

    “都起来吧。”

    孝庄摸了摸大阿哥的小脑袋笑道:“真是个虎头虎脑的好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