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悦匿名资助的慈善项目,是通过一个可靠的基金会定向帮扶贫困地区的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这个选择并非偶然——音乐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她无法想象一个孩子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孤寂。
项目进入了新一轮的评估期,她的邮箱里收到了基金会发来的医疗档案和跟进报告,并核对了上一阶段捐款的具体流向。
她对着电脑屏幕,逐字逐句地审阅着那些专业的医疗术语和朴实的家庭记录。当她看到报告中“患儿对环境声已产生初步反应”的字样时,眼眶微微发热。这种具象的、能够改变一个孩子命运的联系,是她为自己选择的,漫长救赎之路上的微光。
/
首都,罗翊琛刚结束一个长达六小时的跨国视频会议。他靠在椅背上,捏了捏眉心,修长的手指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试图用各种方法驱散疲惫。
然而,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任悦来去匆匆的身影。
他必须再去一趟s城——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再也无法压制。
他拿起内线电话,语气平静如常地对助理吩咐:“帮我安排明天去s城的行程。上次那个美术馆的项目,我需要做现场评估。”
“好的,罗总。”
于是,罗翊琛再次踏上了s城的土地。上午,他高效地完成了对美术馆的考察,与创始人进行了简短而专业的会谈。整个过程疏离又专注,仿佛他此行真的只为公务。
午后,他坐在驾驶座,目光落在手机屏幕上。指尖在郑祁安的对话框上停留许久,终于发出了那条斟酌已久的信息:【今早刚落地s城,下午在辰辰学校附近办事。要不要接了他晚上一起吃个饭?你方便吗?】
罗翊琛自己上次来s城是悄无声息的,对郑祁安而言,自从上上次分别后就再没见过他了。郑祁安说过,辰辰因为没能出席妹妹的满月宴很是失望。这份来自七岁孩子的惦念,成了他此刻最正当的借口。
他屏息等待着。几分钟后,收到了回复:【欢迎罗总大驾光临!只不过辰辰今天是在托育中心呢,我这边临时有个会,还走不开。你要接孩子的话得先想好怎么安顿,确定要接的话我得提前通知那边的工作人员!】
什么?这完全偏离了罗翊琛的如意算盘。
计划被打乱的懊恼一闪而过,但他依旧应了下来。
意识到自己竟然开始利用挚友和天真无邪的孩子来达成目的,一股强烈的卑劣感涌上心头。
得到郑祁安的确认后,罗翊琛收起手机,深深吸了一口气,发动引擎驶向目的地。
/
除了慈善项目需要投入精力外,任悦还在为学校的年度文艺汇演忙碌着。近期她刚刚在各种人情和专业的权衡中完成了节目筛选工作——不仅要保证各年段的平衡,还要兼顾节目类型的多样性,更要与其他统筹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随时了解排练进度和服装安排。这些繁琐的前期工作已经让她有些喘不过气。
想到接下来即将展开的正式排练、舞台设计和走位调整,她几乎能预见那将是更大的挑战。
她已经很久没能准时接女儿放学了。童年时因为母亲的忙碌,她常常是幼儿园里最后几个被接走的孩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无助哭泣的记忆,至今仍历历在目。
虽然具体的细节已经模糊,但那种悲伤的感受,她绝不愿让祎祎重新体验。
幸运的是,同小区不同楼层的张阿姨伸出了援手。张阿姨是任悦母亲的故友,她女儿也常把孩子托付给她照顾。一次,张阿姨女儿来咨询钢琴教培时,意外得知了这层关系。
从那以后,张阿姨便格外关照任悦,常邀请祎祎来家里玩,和自家孙女作伴。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总是并肩坐在黑白琴键前,胡乱弹奏,或抱着尤克里里咿呀拨弦。几个大人孩子围坐一桌吃火锅、聊家常的时光,成了任悦生活中难得的简单幸福。
任悦这次下班后,先去买了祎祎最爱吃的水果挞,还精心挑选了一些精致的小面包打算送给幼儿园的老师。
任悦把水果挞放在了车上,提着印有烘焙店logo的牛皮纸袋走向幼儿园大门。实习老师齐绚一眼就看到了她,像其他老师一样亲切地招呼:&ot;悦悦老师!&ot;
自从上次发生误会后,齐绚认真了解了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此刻接过纸袋,认出那家她向往已久却始终舍不得消费的烘焙店名时,她忍不住露出惊喜的神色。
作为还在实习期的年轻老师,她常常在&ot;享受青春&ot;和&ot;成为成熟大人&ot;之间徘徊不定。而任悦身上那种从容优雅的气质,正是她最向往的模样。
&ot;帮我接一下祎祎。&ot;任悦递过纸袋,唇角扬起温和的弧度,&ot;这个请大家尝尝。&ot;
&ot;我代所有老师谢谢你啦,你稍等一下!&ot;齐绚将面包交给另一位老师,转身去接孩子。
就在这时,几个任悦曾经教过的孩子发现了她的身影,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