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分卷阅读162

+A -A

    “我兄弟辞职了,你们放心,他就是回来建设咱高王庄的。但这事儿要保密,暂时还不能传出去,咱村委的人知道就行……”大江一边说,眼皮也跟着打起了架。

    “那小原快走了吧?他都在村里待了俩月多了。你说他要是一走,咱村委不就彻底歇菜了?没了小原做指导,咱要是再干不好,人家乡亲们不得指着咱脊梁骨骂呀!”于老四继续套话道。

    上午还不到九点钟,村里该来的基本都已到场了。现场的座次也很有意思,以三婶为首的中老年妇女自成一派,第一时间就抢占了观众席的最中间位置。以大妈林清美为首的中青年妇女,又是自动聚集成一派,分坐在会场最左侧。

    而且还要一年两茬,冬夏都不能闲着。这样老百姓手里,就能源源不断地赚到钱,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高原是随着村民的队伍一起过来的,路上不少人笑着跟他打招呼、拉闲话。当然也有人存疑,问高原怎么还不回城里上班?高原只是微微一笑,解释说公司另有安排。

    大伙儿听得心潮澎湃,老百姓又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土地,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呢?这几年清美和俊兰弄大棚,人家都

    这个圈子虽然不大,但影响犹在。若不是大江退伍归来,其实这一届的村委班子,依旧会被这群人给把持。因为自打高原有记忆一来,村里的领导都是这群人在干,几乎成了世袭。

    第324章 于苍泉挑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眼看着大江有些迷糊,于老四这才笑眯眯道:“主任,咱村幸亏有小原在啊,不然指望咱村委这些人,哪儿能想出这么多发展上的主意?”

    这让笑脸相迎的于老四心里一“咯噔”,眼看着大江的事业越做越大,将来若真带着村民赚了钱,那他们老于家便再无出头之日了。而大江绝对想不出这个主意,肯定还是高原在幕后操纵的。

    于老四最近表现相当不错,永远都是第一个到村委,眼里全是活儿,看见什么忙什么,这倒是让大江十分欣慰。不一会儿其他人也到了,大江就安排张传喜写横幅,安排王伟带人布置讲话台。大江又搬出来村委里的旧音响,连上话筒“喂”了几声。整个村委大院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稍靠右的位置,是以张富春为首的男性中老年,他们基本都卷着旱烟、跷着二郎腿,交头接耳的议论。而最右侧,则是以于苍泉为核心,上几届村委领导班子为辅助,被村西人环绕成的一个小群体。

    他暂时按下心里的惶恐,依旧凑在酒桌上,跟着众人一起附和,并一杯杯地灌着大江喝酒。

    傍晚村委的人,齐聚到了虎头桥饭店,大江当仁不让地坐在主位上,一边喝酒,一边就跟大家谈起了贷款建棚的事。

    最后高原给乡亲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只要大家种了,村委就一定负责收购。而且蔬菜卖到北海那边的价格,要比其它地方的市价高出好几毛,甚至一块多,这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大江点点头,随即对着话筒清了清嗓子,便拉开了高王庄有史以来,第一次集中推广农业种植的会议。

    打开广播设备,他先在大喇叭里广播了三遍,召集全体村民开会的事宜,接着又联系村委其他人迅速来大院集合。

    再就是针对如何实现“多元化种植”这一问题,高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先从实际角度出发,鼓励大家种植黄瓜、青椒、西红柿这几种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同时搭配茄子、苦瓜、菠菜等,经济效益虽不是太高,但价格相对稳定的蔬菜。

    村民们在吃过早饭之后,也陆陆续续自带板凳,朝着村委大院进发。而大院里最醒目的并不是铺着绿桌布的讲话台,而是讲台后面的墙上,张贴的红纸黑字大标语:推进农业多元化,齐头并进奔小康。

节已经到来,如果大江这招行不通,他必须得琢磨出一个备用方案才行。

    “那可不嘛,也不看看我兄弟是谁?名牌大学毕业,大公司里当领导,咱们哪儿能跟我兄弟比?”大江咋咋呼呼道。

    “小原,过来过来,坐这边!”大江站在讲话台前,一个劲儿朝高原招手。高原也当仁不让,走过去朝大江笑说:“你来主持会议流程,我负责跟大家解释‘农业多元化’这块的问题。”

    紧跟着就是高原讲解,他先从种植的角度,肯定了乡亲们的种植技术。农民要是不会种菜,那不成天大的笑话了?高王庄人种菜绝对是一把好手,只是因为没有销路、没有市场,这些年来才一直种粮,仅在家里的小菜园里种上一些蔬菜,自给自足罢了。

    大江倒是废话不多,他想跟村民表达的意思就一个:农业多元化种植,大面积推广高温大棚的反季蔬菜,绝对能让大家赚得盆满钵丰,改变高王庄的落后面貌。

    然后高原就开始阐述“产销模式”,乡亲们种的蔬菜,由村委负责收购,然后经由黄龙港,直接运送到北海那片广袤的市场。

    乌云密布的清晨,并没有阻挡大江工作的热情,伴着公鸡打鸣的叫声,他在早上6点多就去了村委。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