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当即给了大江一拳说:“不准再提这个!大江,你没发现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吗?你没发现高王庄越来越有章法了吗?这就是进步,你我的进步,高王庄的进步!总之无息贷款这个事情你给我盯好了,如果这事儿干黄了,你才是真正的对不起我!”
“成!我拿脑袋担保,就是豁出去脸皮,我也保准给办成了!”大江拍着胸,在工地上跟高原一聊又是大半天。
不一会儿的功夫,大江的手机响了,是疏通沟渠那边又遇到了阻力,村里的三婶那边开始带人闹事了。在乡下干事情就是这样,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就能引起一场口舌之争,甚至大打出手。
“这狗日的老太太,真是一点儿也不让人省心。”大江怒骂一句,便直接跨上了大摩托车。至于村里这种事,高原不是村干部,他也懒得过问。
倒是工地周围,有不少村里孩子在这边玩耍,每当工地开饭的时候,高原还会让孩子们一起过来吃。这些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有些身上穿的衣服,还是他们父母从城里捡来的,不仅不合身,而且抹得跟泥猴子似的。
我们总在倡导这个社会的公平,可天底下哪有什么公平可言?都不用往远了说,单说高原曾经的那些同事,凡部长职位以上的家庭,谁的孩子在暑假里,不送去北海市的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学游泳的、学绘画的、钢琴的、舞蹈的。
而乡下的孩子,每天能吃上一顿肉菜,那都跟过年一样了。别说特长班,他们父母都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完全采用放养模式,就让他们在乡间的泥土里打滚。孩子在打基础的年纪,时光就这么浪费了!高原看着它们,就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乡下能出人才的几率,似乎越来越低了!
乡下还是那个乡下,可城市里的教育资源,却越来越集中、越来越丰富。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还谈什么公平竞争?
工人们忙碌着干活,高原自然不会亏待他们。他给会计张传喜打电话,让他去虎头桥采购一车西瓜过来;然后他又带人去大妈家,将家里的冰柜给搬到了工地上。
高原也跑去商店,买了一大堆的雪糕放在里面。工人们歇息的时候,吃着西瓜和雪糕,喝着凉爽的冰水,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就连施工方的负责人都夸高原心细,虽然给他干活儿很累,但在后勤保障方面,的确没有亏待大家。
而大江也跟“人精”三婶儿杠上了!他来到田里以后,就看到了大战之后的场景!三婶和三叔扛着铁锨和锄头,直接挡在了挖掘机前面;而副主任王伟的拖鞋,却被人给铲成了两截,正卷着裤管、光着脚丫与三婶一帮人对峙。
“他妈了个巴子,这是要上天吗?”大江迈着虎虎生风的步子,指着三婶一帮人就吼道:“马上给老子滚开!疏通沟渠、防范大雨是村里最重要的事,谁要是敢阻挠,老子这就去刨他家祖坟!”
这话把三叔的脸都吓白了!换其他人说这话,三叔可能还硬上几句;可大江这混小子,从小在村里就是个魔头,他可啥事儿都敢干,才不管你长辈不长辈的。
“家里的,要不…要不算了吧。”大江一来,三叔立马认怂,赶紧拽着老婆的胳膊小声道。
“凭什么算了?排水沟要挖咱家的地,这部分损失谁来赔?”三婶就认定了这个理,棚后这一片区域,是她家的田地,平日里她还能种点儿蔬菜、玉米什么的。这排水沟要是挖下来,她还往哪儿种?三婶就仗着自己有理,想狠狠敲上一笔竹杠!
第314章 精明的三婶
大江如果不是村里的主任,若敢有人跟他这么抬杠,他早一巴掌扇下去了!可既然成了村里的领军人物,他就必须要顾及身份问题。
饶是简单粗暴的大江,也尽量压着火气说:“三婶,别人家的地里都扒了,人家也没闹着要什么损失。怎么每次轮到你家头上,就总是得闹点儿幺蛾子出来呢?我们村委出人、出力、出钱、出车,累死累活的为了谁?”
“你们爱为谁为谁,总之我家的地就是不能挖!”三婶咬紧牙关不松口。
“你这叫不讲道理!头几任村委,有谁为咱乡亲们着想?我们这一任终于想为大家干点实事儿,这还干出错来了?三叔你说,我们扒你家的地,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我王大江自己吗?”
三叔战战兢兢说:“王主任,你们扒排水沟,自然…自然是为了引洪防汛,怕大雨把我家的棚给泡塌了。”
大江这才松了口气说:“既然道理都懂,那就赶紧让开吧?否则我真刨了你家祖坟,村里也没人为你说话!”
三叔还好说,三婶却举着锄头道:“我看谁敢动我家的地!”
这就是农村的现状,至少是高王庄的现状。总有几个孬种的村民,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大局!如果不是因为排水路线,必须要走这边,如果不是三婶家的地,刚好处在排水的重要枢纽上,大江巴不得把这孬种家的大棚给淹了!
“讹人是吧?还扛着锄头!好,来你打,朝我脑袋上打!三婶我告诉你,今天你要是不把我脑袋揍出血,你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