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275章 连罢十二县令,南yang变天,初有成效!

+A -A

放浪的狂笑声飘荡在丞相府上空。

    此刻,丞相府正殿。

    董卓拿着从南阳方向传回的情报,捧腹狂笑不止。

    他将手中的情报递给下手李儒:“文优,你快瞧瞧,南阳方面的消息,弘农王居然接连罢免了八、九个县令,换上了那些才参加考课不久的娃娃。”

    “哈哈哈!”

    董卓内心狂喜,脸上遮掩不住的嘲笑:“真没想到,弘农王居然如此鲁莽,让一些没有为官经验的人,去接替县令,而且还搞出个什么农耕生产责任书。”

    “笑死我了!”

    “哈哈!”

    在董卓的眼里,弘农王如此这般,简直与自取死路没什么区别。

    毕竟,农耕可是南阳汉庭的大事,这时候对那些县官下手,反而换上一些才参加考课没多久的新人,真当这是在过家家吗?

    可是......

    李儒脸上却没有丝毫鄙夷,反而异常的澹定。

    交手这么多回合,他已经领教过弘农王的厉害,不会轻易被表象迷惑,而是在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

    弘农王不傻,因何要冒险行事?

    农耕的确是重中之重,这时候罢免县官,换上新人,到底是何用意?

    新人干劲儿的确足,但为官经验少,同样不可忽略。

    还有那个什么农耕生产责任书......

    这种东西已经完全超出了李儒的认知,乃是弘农王自己搞出的一套管理经验,配合督察队按照节点考核,奖惩并重,还真有点内味了。

    不过......

    最终能发展成什么样子,便另当别论了。

    李儒捻须沉思,一本正经,与捧腹狂笑的董卓,形成鲜明对比。

    狂笑良久,见李儒没一点动静,即便是董卓本人,也不由地皱起了眉头:“怎么,文优难道不觉得弘农王此举,非常可笑吗?”

    “丞相。”

    李儒这才怔回神来,揖了一揖:“弘农王连续罢免了七、八个县令,整个南阳共计二十六个县,他罢免了近十之二、三。”

    “从表面上,的确非常冲动,甚至堪称鲁莽。”

    “可是丞相......”

    李儒深吸口气,反问道:“南阳可曾动乱否?”

    董卓皱眉,沉吟片刻:“现在虽没有消息,但不代表以后没有,南阳其余县令又不傻,屠刀就悬在头顶,他们岂能不慌?”

    “将心比心。”

    董卓拍着胸脯道:“此事若落在我董卓头上,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我堂堂一县县令,岂是说能罢免,就罢免的!”

    “文优。”

    董卓的坏心思上来:“咱们要不要派人接触接触,或许能有意外之喜,这帮家伙与南阳各大世族皆有联系,其若造反,必可令南阳暴乱。”

    弘农王在南阳另立新朝,导致天下的资源、世族,迅速向南阳靠拢,虽然目前只是萌芽,但却依旧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要知道,若是没有南阳汉庭存在,这些资源、世族迟早应该属于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弘农王是从自己碗里刨食吃。

    这尼玛能忍?

    决不能!

    董卓恨不得将弘农王大卸八块,丢到荒野喂狼,方才能泄掉这心头之恨。

    可他现在没有足够的兵马,只能靠政治手段来为自己争取时间。

    李儒深吸口气,他不好否定董卓的意见,只能颔首点头:“的确可以派人接触,不过弘农王是不会给他们机会的。”

    “张辽坐镇河洛、曹操坐镇颍川,南阳则是由江东勐虎孙坚坐镇,总兵力达到了一万八千余人,南阳境内决不可能发生大的作乱。”

    董卓倒也不贪心,轻声道:“不必太大的作乱,只需要给他的农耕政略,搞点破坏便好,内忧外患之下,我倒是要瞧瞧,他如何能站起来。”

    弘农王率先发展农事,摆明了是要独立自主的节奏,董卓又岂能任由他,就这样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

    “这样啊......”

    李儒顿时来了兴趣,蹙了蹙眉,轻声道:“倒也不是不能考虑。”

    董卓哦的一声,略显惊诧:“怎么?文优有办法?”

    李儒深吸口气:“丞相,这段时间,咱们一直在派刺奸往南阳,虽然在宛城暴露了很多,但在其余县城,却有不少咱们的人。”

    “而且!”

    李儒强调道:“弘农王此举虽然未能伤到大的世家,但却损害了各县豪族的利益,咱们远的不说,前些日子从南阳传回消息,新野县令刘备竟当庭杖杀了当地豪族家的公子。”

    “刘备?”

    董卓尚且不知此人。

    “恩。”

    李儒点点头:“听说是汉室宗亲,方才赶来宛城,便被弘农王亲口认为皇叔,声势大涨,但此前不过是高唐县令,高唐县落败,这才赶来宛城。”

    “如果在下猜得不错,弘农王


【1】【2】【3】【4】【5】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