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28章 青州之战,曹caoVS孙jian!

+A -A

军的动向。

    每天都有无数的信息汇总起来,曹操和他手下的谋士们要做的,就是从这海量的信息当中分析出哪些是周瑜故作疑兵,布置下的陷阱。

    哪些,又是真正有可能把握住的战机。

    这是一件非常累人的工作。

    想要光凭大脑,从掺杂了无数陷阱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出敌军的真正布置,往往需要一个庞大的情报体系才能够完成。

    即便是秦霄手下的军情局,也只能保证大的方向上不出差错,不敢说在细节上就一定能打探到准确、详尽的情报。

    而曹操手中的情报体系,就更加不如了,基本上就靠斥候的数量来硬凑。

    如此一来,对分析情报的工作量,就又加大了许多。

    也不知道曹操是怎么做到的,居然凭借人力,就完成了后世需要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的“大数据分析”工作。

    “就是这一路!”

    曹操指向地图的某一个点,沉声道:“孙坚主力,必然在这里!传令,集结众将!”

    在心底,曹操对于自己的判断,其实还是有几分不确定的。

    但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必须要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方才能够让手下的人也有信心。

    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有了信心,往往就有可能完成一些无法达成的奇迹。

    而若是丢掉了信心,本来能打赢的仗,说不定也会惨败。

    很快,众将齐聚,除了几个在外出征的将领,所有数得上名号的人都到了。

    曹操开始安排任务。

    “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带兵三万,分兵三路,作势从东|莞方向南下,进行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

    (注:三国时期在青州有一个东|莞郡城,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沂水附近,不是南边那个东|莞。)

    “徐晃,吕蒙,曹彰,领兵两万,分兵两路,从胶县出击,沿海岸线南下,作势绕道敌军后方,切断粮道。注意,这仍是佯攻,姿态做足,但切记不准与敌军多做纠缠!”

    “其余四万大军由我亲自率领,从平昌方向出击!麹义、颜良、文丑、太史慈,你四人为先锋!吕布率三千白马义从为伏兵,在东武设伏!其余人等,皆尽随我中军出战!”

    “此战,背水一战,要么大胜,要么死!但凡立功者,不吝赏赐!若有畏敌不前、拖延战机者,立斩无赦!”

    ……

    曹军分兵几路南下,向孙坚大军进发。

    其中大多是佯攻、诱敌。

    但表面姿态都做得很足,一副要全面开战的姿态。

    在缺乏足够情报支撑的前提下,即便是周瑜,也不好判断哪一路是真正的主力。

    曹军的兵力细分下来,能分出十几路大军来。

    但实际上真正大的进攻方向只有三处。

    其中,表面看起来威胁最大的一路,是兵力最少的“东路”,两万大军沿海岸线南下,看去向,是奔着孙坚大军的补给线而去的。

    虽然秦霄的军队对“粮道”的依赖不重,但若是补给线被切断,仍然会造成极大的麻烦。

    在得知了曹军的动向之后,孙策当即便认定,这一路必然是曹军真正的主力。

    ——先登死士和白马义从的存在不是秘密,人数少没关系,只要军队足够精锐,配合强大的将领,依然能造成极大的威胁。

    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当中,都是以袭击粮道为取胜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孙策的想法倒是没什么问题。

    以曹军的兵力,真想要一举击败孙坚的大军,从粮草、后勤方面入手,确实是最容易,也最有可能实现的一条路。

    “伯符所言,确实最符合常理。”

    周瑜说了一句。

    但没等孙策露出喜色,周瑜却又道:“然则,既然是常理,曹操必然明白,我们一定能看到这一点。因此,曹操必然不会将取胜的希望押在粮道。所以我断定,东路军,必为佯攻!”

    周瑜的话不无道理。

    既然自己一方能一眼看出粮道乃是胜负关键所在,自然而然会做出防备,防止曹操偷袭粮道。

    曹操不可能猜不到这一点。

    明知有防备,甚至还可能有陷阱,难道曹操会傻到一头撞上来?

    孙策对周瑜的大局观和判断力本身就十分信服,听周瑜这么一说,他也就认同了这个观点。

    迟疑片刻,孙策又问道:“既然不是偷袭粮道,那会是哪一路为主力?”

    出乎孙策的意料,周瑜竟是很干脆地摇了摇头,说道:“我不知道。”

    “不知道?”

    孙策一脸懵逼。

    在他的心里,周瑜就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没有什么事能难得倒周瑜。

    但现在,竟是从周瑜口中听到了“不知道”这三个字。

    孙策竟有一种世界观崩塌的感觉。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