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5章 我有一计,可破董贼!

+A -A

    十六万等级处于四阶到六阶之间的兵力,在守城的时候倒是完全够用了。

    董卓大军的前锋一出现,长安城的各处城门立即紧闭,全城禁止进出,不但执行了严格的宵禁制度,在白天也是在各处街道安排盘查,防止有间谍暗中破坏。

    秦霄占据长安的时间毕竟还短,想要彻底掌控这座城池,难度非常大。

    总不能把全城的百姓都丢进神秘基地里洗一遍忠诚度。

    不说人口额度的问题,秦霄也没那个闲工夫。

    那可不是几万人,而是几十万人。

    为了避免间谍造成的破坏,只能是采取戒严的办法。

    虽然会造成一些麻烦,也会引起许多人的抱怨,但却是必须为之的。

    董卓在率军抵达之后,并未第一时间发起进攻,而是派人送来书信,进行劝降。

    这也是这个年代打仗时默认的潜规则。

    强行攻城,损失毕竟会很大。

    若是能劝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城池,便是给出一些好处,也是很划算的。

    何况,董卓也很好奇,到底是谁,趁着自己不在的时候,悄悄偷下了长安。

    劝降的书信送来的时候,秦霄正在和贾诩谈话。

    从商鞅手中接过书信,秦霄看了几眼,递给贾诩,笑道:“你也来看看。”

    贾诩目前并未表态对秦霄效忠。

    上一次谈话无疾而终,这一次,秦霄是打算再做一番尝试,拉拢贾诩。

    正好碰上董卓大军抵达,秦霄也打算借着这个机会,试探一下贾诩的态度。

    贾诩脸上露出一抹异样,却是没说什么,接过书信。

    信中是标准的劝降内容,非常的套路化,没什么新意,也没留什么“伏笔”、“暗示”之类的东西。

    唯一算得上“特色”的,是信中的用语非常的粗鄙,通篇都是“竖子”、“尔公”之类的话。

    甚至还在信中说,若是秦霄肯投降,允许他拜自己做义父,收了这个“干儿子”。

    这倒也符合董卓自大狂妄的性格。

    以前有李儒劝着,董卓好歹还能勉强做到“礼贤下士”。

    但如今李儒不在,董卓一下就露出原型了。

    看了几眼,贾诩将信件还给秦霄,不屑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董卓的暴虐太过分了,一定会自取灭亡,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仅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贾诩从来没有真正将董卓当成自己的主公。

    依附于董卓,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用理会他,该布防布防,该练兵练兵,我们粮草军械充足,守住长安慢慢发展就是。”

    秦霄对商鞅吩咐了一句,就不再理会董卓的事情,转头看向贾诩,试探道:“既然董卓暴虐无为,那你觉得,我怎么样?”

    贾诩沉默。

    他知道,秦霄想要拉拢自己。

    但,有了在董卓手下做事的经历,贾诩对于选择主公效忠这件事非常的谨慎,不愿轻易做决定。

    若是秦霄直接逼迫贾诩,那倒是好办了。

    贾诩明面上会效忠,但并不会真心实意为秦霄做事。

    但,秦霄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试图让贾诩真心实意为自己办事,时不时就会将贾诩请来。

    有时只是拉拉家常,有时也会谈论天下形势。

    当然,有时也会试探性地询问贾诩是否愿意效力,但每次被贾诩岔开话题,秦霄也就不再追问。

    至少,贾诩能够感受到,秦霄邀请自己,是颇有诚意的。

    但,对贾诩来说,光是有诚意,这可不够。

    贾诩并非不想建功立业。

    作为一个顶级谋士,若是没有功业之心,那肯定是骗人的。

    但,贾诩更担心自己的能不能活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谋士这个职业,本身在这方面的危险性就极大。

    历史上的谋士,得以善终的也不多。

    若是主公在和敌人的较量中败了,作为头号谋士,贾诩必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即便是胜了,也有一句老话,叫做“狡兔死,走狗烹”。

    作为一个苟到极致的人,贾诩必须要确保,自己至少能安享晚年,得以善终。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主公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

    秦霄也不着急,捧起《符文之书-暗影》,沉浸在符文规则的世界里,静静等着贾诩的答复。

    “秦公……”

    贾诩忽然开口,秦霄抬起头,看向贾诩。

    贾诩迟疑了一下,问道:“秦公可否告知在下,您的来历?在下对天下英才,也算有所了解,直至半月前阁下横空出世之前,在下从未听闻,实在匪夷所思。”

    “你觉得我的来历有问题?”

    秦霄本想直言相告,忽然心念一动,改口道:“你没听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