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1章 gao武三国,刘三刀的神将晋升任务

+A -A

绕道关外,突袭长安!急行军的话,多久能到?”

    “冀州到长安,大约有一千五至两千里路,具体要看中间有多少地方需要绕行。”

    岳飞沉吟片刻,道:“我军辎重较多,虽然大军精锐,但连续日行百里,会使得大军疲惫,不堪作战。为了保证战力,行军速度必须要放缓。可命一将领率少量精锐疾行开路,大军从容跟上。前锋部队最快半月即可抵达长安以北,大军也可在一月之内跟进。”

    “一个多月……”秦霄想了想,这个时间并不算长,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即便长安的攻城战打上一个月,加上行军时间,也不过两个月左右。

    这些时间,即便是浪费,秦霄也浪费得起。

    “既然这样,那就传令,明日一早出发。前锋方面……我亲自带两万背嵬军开路。”

    顿了顿,秦霄继续道:“岳飞,你辛苦一下,连夜安排一些人手留下打探消息。冀州常山国,有一小将,名为赵云赵子龙,让人好好打探此人的下落。”

    “赵云?君上所说的,莫非是昭烈帝刘备手下那牙门将军?”

    岳飞惊讶道:“岳飞也读史,未曾听闻此人有什么赫赫战功,仅有忠诚可嘉,君上为何如此重视?”

    岳飞所在的那个年代,《三国演义》还没有出现,他对三国的了解,更多的基于历史。

    而在历史上,赵云并没有演义中那么出彩。

    所谓的“牙门将军”,用后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保镖队长,在军中的地位并不高。

    有实力的将领,通常都会被派出去镇守一方,根本不可能担任这种位置。

    听到岳飞的话,秦霄楞了一下。

    他对三国的了解,更多的还是基于演义。

    至于历史上的三国是什么样,秦霄还真不清楚。

    不过,秦霄并没有在意这些细节,只是解释道:“这个世界,如果我猜测没错的话,应该和你所知的历史有所不同。有些人,未必会像你所知晓的那样。先安排人手去打探吧,我所猜测的究竟是对是错,等找到赵云就知道了。”

    副本的名称上所写的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

    这就是秦霄坚持认为,赵云的实力、形象,更符合演义,而不是史实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留少量斥候打探一下,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若是万一真的招揽到了演义版本的赵云,那可就赚大了。

    岳飞想了一会,也没有反对,点头道:“既然君上想要招揽此人,末将这便去安排,尽量劝其投效。”

    “尽力而为即可,倒也不必太过强求。”

    秦霄不置可否,又列举出一串名单道:“还有荀彧、张郃……等人,这些人应该都是在冀州,你再想想看有没有什么遗漏,尽量都打探一遍。能不能招揽过来,那是以后的事,但先打探清楚作风喜好,有备无患也好。”

    “末将明白。”

    岳飞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

    次日一早,秦霄率领两万背嵬军精锐轻装出发。

    岳飞、商鞅率大军紧随其后。

    前军轻装急行,从并州出关,取道关外奔赴陕西北部。

    绕了一个大圈子,从朔方,也就是后世的陕北一带转道南下。

    黄土高原,说是高原,实际上是一片地势复杂的山区。

    后世的那什么根据地,就在这片山区之中,复杂的地形环境让敌人吃了不少的苦头。

    好在秦霄对这里的地形还算熟悉,至少几条主干道还是记得的。

    再命人抓了一批当地人做向导,两相对照之下,倒也找到了通往关中的路。

    这年头的山路并不好走。

    前军从冀州到朔方,只用了十三天的时间。

    而从朔方的山区里走出来,就足足花了十八天。

    短短不到三百公里的路,比此前近千公里的行军花费的时间还要长。

    后边的大军想要带着大量辎重通过山区,花费的时间恐怕还要再长一点。

    在长安以北,靠近后世铜川的山区边缘,秦霄停止行军,暂时驻扎下来。

    一边将斥候派遣出去,打探外界的情况,一边等待后续的主力部队跟进。

    行军的时间超出了预期,原以为一个月左右,主力大军就能兵临长安城下。

    现在三十一天过去,前锋部队距离长安都还有一日的路程。

    好在,这样的误差虽然不小,但董卓和各地诸侯纠缠的时间不会太短,晚上一些时日,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再加上刚刚迁都长安,许多事情都很混乱,董卓麾下对长安周围的控制力度也没有那么强。

    以有心算无心,只要做好防备,短时间内隐藏大军的行踪,也不是什么难事。

    几天之后,斥候开始返回。

    根据打探到的情况来看,董卓的主力,依旧在潼关一带,与众多诸侯纠缠。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