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妇人又说。
“娃娃有衣裳,使不得!”反应过来的妇人,忙就推却。她是以为,人家把自己个的布拿过来,给娃娃做衣服呢。
来者不是一般人,乃是绣娘柳氏。
柳氏笑道,“妹子,你不让我做,这可叫我为难,军令要我做的。”
说着,拉过妇人身旁的小娃娃,打量一番,也不用量,绣娘柳氏一眼便能看准尺寸。
然后,当场抻开布,拿起剪刀,裁布,开始缝衣服。
妇人心中感激不胜,几度抹眼泪。
做衣服过程中,两下攀谈起来。
柳氏说着,“这天冷了,俺们早来的,娃娃们都有厚衣裳了,军师令,你们新过来的,要是没衣裳,就做一身。”
妇人明白了,是人军师让做的。
妇人问军师何人,得空得好好感谢人家。
说到军师,柳氏便忍不住笑了,“军师啊,不知你们见没见着,一小娃娃,也不多高,带着剑,有时能碰到……”
小娃娃,不多高,妇孺营满是不多高的小娃娃。
但要说,小娃娃带着剑……
少女宁宁,脑海中一下浮现了一个带剑穿甲,还傻乎乎摔铁胃的小孩儿。
她心里惊讶,那小孩儿,竟然是这官军中的大人物啊!
越想越是不可思议,满满的古怪。
那小孩儿,明明是个小孩儿啊。
绣娘柳氏非是一般人,缝绣手艺非比寻常。
她连裁带缝,没用太久,给娃娃做了两身合身的衣服。
给娃娃们穿上新衣服,娃娃大人都是一脸高兴。
柳氏还有别处要忙,做完衣服,就走了。
妇人和少女,赶紧起身相送。
这一天,从被官军追的仓惶不安,到投降后的惶恐,再到妇孺营,吃了份量十足的饭,再到眼见官军给娃娃缝了厚实的衣服,少女宁宁所观所见,令她疑惑万分。
此时,时间是下午半午。
妇孺营中不比他处,妇孺营不需忙碌。
那些吃饱喝足的小娃娃们,跑着玩耍着吵闹着。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蹦蹦跳跳的从眼前过,蹦跳着,欢快的背着诗歌。
少女宁宁盯着玩闹的孩童们,听着孩童们唱着的诗歌,目露异彩。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牧童骑黄牛,
歌声震林岳……”
“松下问童子,
严师采药去。
……”
妇孺营,没人去引导,教书先生们也不在。
孩子们和猴群没区别,一人扔石头,会起了头,所有人都开始扔石头。
一人想起来背诗玩,起了头,所有人都背诗。
孩童们乱跑着,一群一伙,一首接着一首背诗。那份欢快,令人侧目。
到了一首。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小孩子们,不懂人间悲苦,不懂诗歌中深意。
他们欢快不减,嘻嘻哈哈边背着,边
蹦跳着跑着玩。
少女宁宁,一下站起来了。
她眼中,怔然。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她呢喃着,盯着眼前玩耍的小孩子们,看了良久。
她心中,波澜起伏。
就那样站着,站了许久。
边上,妇人拉了拉少女,“宁宁,你坐这儿,歇歇么。”
少女宁宁紧了紧肩膀上的药囊,转头,露出了笑容,“姨姨,我去看看咱们的人,一会儿我回来。”
说罢,少女离开了妇孺营。
少女是黄巾军中的医者,自然是要去救治黄巾伤者。
她对军营也不熟悉,不知道俘虏营在哪,转了好一会儿,才摸到俘虏营。
看押俘虏的持矛甲士看了少女一眼,看到少女又背葫芦,又带药囊的,只当是军医营的人,没阻拦,就让她进去了。
少女宁宁回到俘虏营,还是满营找人,看谁受伤了,就拿草药嚼碎了,给人湖上。
看得出来,少女很受俘虏们的尊重,她所到之处,俘虏们主动让了位置。
又找见一个受伤的俘虏,那个俘虏伤还严重,手臂上划拉了个大口子。
宁宁过来,黄巾兵起身,嘿嘿一笑,指着手臂上贴着的布,“人给看过了。”
说着,把布揭开,“也不着弄里啥洗里,疼里厉害,一股酒味。”
如宁宁所见,这个受伤的人,胳膊上血迹清洗过了,伤口已结痂,没多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