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四百七十二章 擂石克梯械

+A -A

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典故,一根快子是轻易能折断的,两只快子,是不容易折断的。

    也就是,既然一根木棍容易被石头砸断,那么,何不两根木棍绑一起,不就不容易被砸断了吗?

    还有!

    折过快子的人都知道,一根长快子很容易折断,然后再拿起断的半根快子再折,也倒能继续折断,但随后,要折四分之一长的快子,几乎——难以——折断!

    折快子的都是同一个人,力量大小一样,为何越短,越难折?

    可能是杠杆原理,也就是,折快子的时候,支点在中间,发力点在两端,快子越长,力臂越长,越容易把快子折断。

    同理,快子越短,力臂越短,快子就越不容易断。

    石头砸攻城梯梯阶,好像也是一样,石头砸下来,砸于梯阶正中,卡察一声,梯阶断了,那么,于此时,情况与折快子不同了,折快子支点在正中,发力在两端,石头砸梯阶则反过来,施力在正中,支点在两端,但原理是一样的。

    梯阶越长,石头砸中梯阶时,力臂越长,越容易把梯子砸断。

    反之,梯阶短,不容易被砸断,梯子反而牢固。

    想到这里,李孟羲再往攻城梯一看,一下就明白问题在哪了。

    攻城梯做的太大了,太宽了,比文安县时的攻城梯,梯阶宽了两倍不止,梯阶因此就长了两倍多,于是,就相当于变一根短快子为长快子,反而变得容易被砸断。

    李孟羲曾认为,攻城梯宽窄不重要,宽一点窄一点无妨,现在明白了,宽窄竟然,十分重要!攻城梯做的大了,做的宽了,竟然反而会变得脆弱。

    此次攻城,错就错在木头充足,时间充足,错就错在一切充足,木匠们又认真,认真的把攻城梯做的又大又宽,气派非常。

    却因此,使梯毁人亡。

    竟会如此。

    李孟羲眼神闪动,他站了起来,略带激动的看向刘备,“我弄明白了!”他大叫。

    又朝关张二人看去,“我弄懂了!是他娘的杠杆!”他兴奋的跳了起来。

    关张二人相视一眼,什么叫“他娘的杠杆”?

    不待刘关张相问,李孟羲就开心的,迫不及待,好为人师的,立刻就讲起自己的发现。

    随地一找,找来一根木棍。

    拿木棍做比,“三位且看,若拿此棍比做梯阶,棍长,撅之则断。”

    说着,李孟羲卡察一声,把棍撅了。

    “减一半,再撅,则费力。”卡察,李孟羲再撅。

    “又减一半,则更费力。”

    如是者三,李孟羲撅棍三次,手中只留了短短一截木棍。

    他讲到,“力撅木棍,力不变,棍长则易撅,棍短则不易。何也?杠杆也!

    何为杠杆,此为支点,此为力臂……”

    略讲了一通之后,李孟羲道,“这梯阶,也如木棍。城上落石砸来,梯阶越长,则越易折,短则坚固。

    于是,攻城梯越窄越好,可听明白?”

    刘关张三人个个眉头紧锁,思虑模样。

    不用李孟羲讲太仔细,刘关张三人生活经验丰富,一想也明白,平日不管是折柴还是撅竹,长的不费力真就一折而断,若是短的,就是用了上了力气,也不好折断。

    三人没想到,攻城梯的道理,跟这折棍的道理竟然是一样。

    人折棍,石砸梯,棍长则易折,梯长一样易折。

    好一会儿,三人明白过来了。

    刘备点了点头,道,“攻城梯确是宜窄不宜宽,梯纵再宽,也不能两队人爬梯,不然,两相扰乱,反倒不美。故而,梯只供单人攀爬,不必宽,恰能一人可上下最好。”

    李孟羲挠了挠头,“奥!”他瞪大眼睛看着刘备,有些意外。

    倒是没想到这一点。

    刘备的意思是,攻城梯最好是能够单人攀爬就够了,哪怕做的宽,宽度够两人爬,实则攀爬时,两排人会相互干扰,反而不利攀爬。且,梯子宽了,还容易被砸坏。这两下一考量,自然,攻城梯窄的好。

    边上关羽沉吟片刻也道,“羲儿,咱守城时,有叉杆。若咱攻城之时,梯子窄了,他就不好拿叉杆推梯,也是一项好处。”

    李孟羲头转过来,再看向关羽,“奥!”他又是瞪大了眼睛,又是惊讶。

    守城叉杆,李孟羲熟啊,这玩意儿,还是他想出来的呢。

    但这会儿,他没想到,梯子窄了,还能反制敌人推梯。

    简单来说,宽一米的梯子,敌人推梯,推一米长的梯阶,推哪里都能合力翻梯。

    但是梯子窄到半米的时候,敌人要推梯,着力点就少了许多,可能本来梯宽一米的时候,边上的人还能凑到推梯,梯子窄了半米之后,边上的人就够不着了。

    这样,梯宽一米时,敌人七人可同力推梯,梯宽半米的时候,敌人就四人能凑上来推梯,于是,我军攻城梯被推翻之可能,小了许多。

   


【1】【2】【3】【4】【5】【6】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