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五章 党争的苗tou

+A -A

手前来京城,以改进这延寿丹方,陛下不必多想!”

    说到这里,老太监忽然一顿,压低了声音,继续道:

    “况且,陛下手中,不是还有黎朝秘法吗!黎朝黎醒能够以国运活了六百年,那陛下自然也可以用这法子……”

    “黎卫宁这般干脆地献上这秘法,可非是好意!”

    老太监话未说完,便被夏皇当即打断。

    夏皇脸色沉重,语气艰难地道:

    “国运之道的奥妙,如今尚且未曾揣测得透。国运损失对我大夏社稷有什么影响,如今也无法知晓。但看黎朝的下场,也能够隐约猜出一些来。”

    “国运昌盛,则社稷安定,国泰民安,天地皆为助力。若国运有损,只怕便是诸事不顺,宗庙动荡,便有倾覆之难!云国小皇帝锋芒正盛,枕戈达旦,有虎视天下,一统江山之野心。所以如今时节,我大夏国运绝不容有损!”

    “历代先皇在宗庙里看着朕,朝中文武、国中黎民也在看着朕。要朕去学黎醒,用宗庙社稷来奉养一人,朕还不如一死!”

    此时的夏皇说到这里,眼神变得锐利异常,神情坚定无比。

    虽然身在病榻之上,脸上还透着几丝病态的红润,但此言一出,浑身上下却不由地带有一股睥睨世间,不畏一死的决然气势。

    老太监四喜闻言,心中顿时激荡,各种情绪翻涌不停。看着躺在病榻之上的夏皇,他眼中一红,视线开始变得有些模湖。

    恍忽之间,老太监便好似回到了数十年前刚刚登基之时。那时的夏皇,便是像这般,浑身锋芒毕露,锐气惊人,有睥睨天下,气吞山河之志。

    只是当今夏皇从先皇手中接过的,便是一个朝中文武牵绊,明争暗斗,党争愈演愈烈,国力图耗无算的朝堂。

    夏皇登基之后,不知碰了多少次壁,吃了多少的亏,才学会了用各种手段平衡朝中势力,维持夏国社稷。

    这么多年来,老太监印象之中的那位锋芒毕露,壮志满怀的大夏皇帝,却是不知何时,变成如今这般隐忍克制的模样……

    此时的夏皇,再次沉默了许久,方才开口道:

    “朕本以为时间还足够的,但是如今只怕……四喜,朕要你去做一件事!”

    老太监闻言,当即一振,道:

    “请陛下示下,奴婢必然竭尽全力!”

    “这朝中党争,朕厌倦了,也不想将这烂摊子留给凌儿。将你此前安插的人手尽数启用,朕想要……”

    夏皇的声音,越说越低沉,最后几乎微不可闻。

    老太监默默地听着夏皇的交代,眼中童孔一缩,浑身下意识地一颤,震惊无比地看向夏皇,颤声道:

    “陛下,这、这……何至于到如此地步?”

    老太监并非是一惊一乍之人,但实在是刚刚夏皇所言,让他有些吓住了。

    “腐肉不除,这大夏好不了!”夏皇神眼神凌厉无情,其中透着的冷意让人不寒而栗。言语之中,更是有着不容拒绝之意。

    老太监闻言,神情变换不定,沉默了许久,眼中一狠,咬牙道:

    “奴婢,遵旨!”

    ----------------------

    云国,宣政殿中。

    身穿绿色官服的年轻官员,此时昂然站出身来,对着萧承朗声道:

    “陛下,臣礼部员外郎晏杰,有异议!新修律法之中,有鼓励父母夫妇、兄弟子女、族人乡亲相互举报,并且给与奖赏的条例。此条例虽然可助法度清明,但百姓为图官府奖赏,相互举报,甚至不免有诬告行为。长此以往,必使纲常败坏,社稷动荡!”

    话音刚落,手捧新修律法,欲要呈现萧承面前的法正,当即朗声回道:

    “此前律法,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亲亲相隐,举报族人亲卷犯罪,甚至还要论罪。如此一来,百姓摄于宗族威迫而无法直言,何谈法度?又如何治理地方?”

    说到这里,法正转而对萧承道:

    “陛下,臣觉得,不光要奖赏举报亲人的百姓,对于以宗族势力压迫普通百姓之人,流放南境三千里!只有如此一来,方能最大程度地整治地方宗族势力!”

    出言反驳的礼部员外郎晏杰,此时亦是对着萧承躬身行礼道:

    “陛下,法度严苛过甚,于国不利,于民不利啊!”

    争论到这里,殿中朝臣也当即有人站出来道:

    “陛下,穆宗皇帝天瑞年间,腾冲府便有地方宗族势大难治,甚至勾结少民部族,起兵造反。烈宗皇帝、世宗皇帝,乃至先帝在位期间,也有地方宗族犯下大罪。”

    “陛下,纵有些地方宗族有大逆不道、罪大恶极之举。但新律法,有利诱百姓诬告之嫌!”

    “法度严苛,只怕引得百姓不堪其累。社稷之道,当以宽仁治!”

    “一群儒家腐儒!”

    “你们法家……”

    身穿帝袍,头戴十二瑬垂冕的萧承,此时眉头一皱,当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