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看郭奕一身棉衣,脸也冻得有些红,便起身亲自执壶给他沏了一碗热茶:“今儿天怪冷的,你不在家里陪先生过节,又去哪里逛了?”
郭奕对着思齐笑道:“今天腊八节,我便去了一趟郊外,让城郊的几间粥棚做了几锅比平常时候更精细的粥,也让在外流亡的百姓们好好过个节。“
“还是你想得周到。”思齐对着郭奕大大地夸赞了一番,又让人上了自己专程让厨房熬制的腊八粥。
郭奕心中高兴,吃着思齐特意让人熬煮的腊八粥更是甜到了心里。
郭奕又陪着思齐说了一会儿话,便告辞退出了书房,回家同阿父一起过节。
郭奕走后不久,赵云又找了过来。
思齐对赵云道:“今儿清晨我还去了你住处一趟寻你,可惜你一直不在,我后来问了他们才知道,原来你一早就去了诸葛先生那里。”
赵云道:“主公那边的年礼送到了,我便同诸葛先生一起清点了一下礼物,如今已经交予了管事帮翁主存放库房,这是清单和主公的来信,请翁主过目。”
思齐只觉得有些惊讶,如今才刚刚腊八,刘备的年礼竟然这么早就送来了。
面对思齐惊讶的神情,赵云解释道:“主公说毕竟荆州距离成平远了些,所以提前一些送过来,若是路上再出什么状况,等过完年后年礼才送到翁主手上,实在是有些不像话。”
许是受了之前收信事件的影响,刘备这次的确有些格外小心,早早未雨绸缪。
说到这里,赵云又想起一事,从怀中取出两封书信交给思齐:“这是庞先生和法先生给翁主的信,诸葛先生托我一并给翁主带过来。”
思齐“诶”了一声。
她能收到庞统的信倒是在情理之中,毕竟她曾机缘巧合救了庞统一命,庞统也一直很把此事放在心上。
可她跟法正并没有多少交情,法正最近寄信却尤其积极,频率几乎和刘备持平了。
想到这里,思齐对着赵云问道:“将军和诸葛先生也收到两位先生的信了吗?”
赵云道:“我和诸葛先生都只收到了主公和法先生的来信,并未受到庞先生的。”
如此说来,法正是给她、诸葛亮和赵云都寄了信。
思齐觉得自己可能找到了法正最近来信频繁的原因。
可能这就是一个天生的热心人吧。
也许今天就是个宜见人的好日子,赵云走了以后,张辽又来了思齐的书房。
张辽带来的是邺城方面的消息。
曹操得知思齐要年后才攻打倭国后,极力邀请思齐去邺城过年。
她和曹操认识了这么多年,这还是曹操第一次邀请她一起跨年。
思齐心中纳罕,不明白曹操此举用意为何。
“主公的用意,我也不太清楚,只是方才听来送信的人提了几句。”张辽将曹操的来信递给思齐,“这是丞相写给翁主的信,送信人说,丞相想说的话都在信中,翁主一看便知。”
第92章 雨霖铃
思齐送走张辽后, 便开始拆曹操的来信。
曹操在信中写到,匈奴的新任大汗木準打算在年前带着使团来访中原,不日即将出发动身前往邺城。
曹操觉得, 毕竟成州和匈奴挨得很近,匈奴这位新任的汗王又不是个简单人物,所以便想着请思齐过来见见木準其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的确是一件为思齐和成州着想的事情, 可见曹操也像法正一样, 是个热心肠的人。
刘赟得知思齐要去邺城会见木準后,忙找到了女儿,表达了自己想和对方一起前赴邺城意愿。
思齐委婉表示,如今临到年根儿,城中事情不少, 刘赟留在成平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如今她已经长大了, 邺城的事情她一个人也可以应付得来。
“我要跟你一起去。”刘赟坚持道, “你还年轻,不知道其中的厉害。”
刘赟一直觉得木準是个心眼很多的人,能够为了前程抛弃发妻,还能让大将军毕卢的女儿对他死心塌地,让大将军愿意全力助他夺权,可见是个狠人。
而他的阿瑛年纪轻轻, 尚未成婚, 若是也被对方算计了,看准了要跟着木準, 那么他和成平都会变得会非常被动。
所以这次阿瑛前往邺城, 很是需要他这个英明神武的父亲替女儿把关。
思齐见刘赟实在坚持, 便也答应了下来。
刘赟在社交一块儿一向十分擅长, 到时有阿父帮着应酬,也可以省了她很多的事情。
= =
邺城相比前几年时候更是繁华了不少,因为如今刘赟的封地改到了北平郡的缘故,他的王府也就建在了那边,所以原本在邺城的王府也改给了别人居住。
邺城在汉末三国是很重要的一座城邦,如果按照历史进程,邺城就是日后曹魏的都城。
思齐觉得在邺城置办一座宅子蛮有必要,以后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