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思齐便叫人备了车子,冒雨去郭宅和先生商议此事。
郭嘉身子已经好了大半,思齐过来之时,他正坐在书房窗边的座位上看雨。
思齐解下披风坐了下来,喝了一杯先生亲自执壶倒好的茶,对着先生说明来意——
丞相执意要攻打江东,我心中不安,所以过来同先生商议此事。
我并不赞成丞相攻打江东,主要原因有二。
一则是我们的军队大都在北方作战,熟悉的是北方模式,而陆军和水军打起仗来有很大不同,他们常年操练的水军,绝非我们苦练上几个月的水上作战就可以赶超的。
二则如今江北连年征战,几乎处处都在闹亏空,上层的将军和官员们也许会因为连连告捷而亢奋激动,觉得大一统就在眼前,可兵士们却已经疲惫,甚至产生了厌战情绪。
这些都是现如今隐藏的矛盾,若是丞相他们不予以重视,最终就会发展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巨大隐患。
郭嘉看思齐眼睛都熬得有些红,脸色也因为过于焦虑的关系变得有些憔悴,可知这几日都藏着心事,过得并不算好。
郭嘉叹了口气,道:“我的心同文和(贾诩的字)的心是一样的,也已经劝过了丞相,可奈何……劝不住就是劝不住。”
如今丞相已经杀红了眼,不碰壁根本不可能回头。
都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攻下江东就等于拿下了天下。
实现大一统的诱惑,纵观历史,又有几人能够抵御得住?
思齐也知道这件事情很难。
曹操输了赤壁之战后,曾经感叹过,若是此时郭嘉还好好活在世上,跟随我左右,为我出谋划策,好好辅佐于我,我一定不会输得这样的惨。
可历史从来不是几句话的劝谏就能改变的东西,即便郭嘉如今还好好的在这里,也真心劝告过曹操,但依然没有改变曹操的想法。
历史之所以成为了历史,就是因为有其必然性。
可一想到江东江北的万千百姓和即将要上战场的将士们,思齐还是选择了固执一回:“先生说得是可是……我还是想劝劝他。”
郭嘉苦笑:“你要如何去劝?”
思齐也正头疼这个问题。
她的工作和曹操并不搭边,想要去劝他并不容易找到机会。
首先,曹操议事的时候从来不会叫她,其次,就算是在外头偶尔遇上了,曹操不提,她也没什么机会起这个话头。
眼看着距离曹操发兵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思齐心里着急,却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
总算盼到了中秋这日,曹操在德清台设宴,邀请宗亲和众位大臣及有身份女眷参加宴席……
多年以后,思齐想起这天中秋宴会上的情形,还是总忍不住心中感慨——
那时的自己遇事着急,心智不够成熟,又没多少谋划,选来选去还是选了最坏的时机。
第58章 不避
一转眼就到了建安十三年的中秋, 以往的中秋节,思齐都是和祖母、阿父和两位兄长一起度过,而今年中秋的邺城黎王府内, 只余了刘赟和思齐两人。
即便家里只有两个人,过节该准备的东西依然要提前准备,什么都不能少, 这么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几天之后,府上也终于有了一些过节的氛围。
这日傍晚,刘赟站在廊下,对着空旷的院子感叹:“如今家里就余了咱们两个人一起过节, 到时不免冷清,还好丞相中秋那日在德清台宴请宾客, 咱们好歹还能过去凑个热闹。”
思齐应了声“是”。
刘赟看女儿应得有些漫不经心, 还以为她是在想念章氏和两位兄长。为了避免女儿值此佳节感时伤怀, 刘赟便转移话题道:“阿瑛你最近穿得太素净了些,未出阁的小娘子, 还是打扮得花枝招展一些才好看。”
自打成为了一州之主后, 思齐心态也发生了转变, 总觉得穿得成熟一些会更好, 但如今的她只有十五岁,就她这个年纪而言,若是穿一些花色太重的衣服又有些违和, 所以就捡了素简一些的衣服来穿。
刘赟对这次的中秋宴会还是有所期待的,想着若是能有适龄男青年在场的话,能多赚点儿印象分最好, 所以还是想让思齐打扮得漂亮一些过去赴宴。
思齐对于刘赟这个想法很明显不怎么认同。
作为一个女孩子, 能在汉末三国年间混到她这个程度, 其实嫁不嫁人都已经无所谓了。
这年头女子嫁人,主要还是为了穿衣吃饭,或是联姻为家族带来好处和利益,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
她如今不光能自己吃饱穿暖,还能供着一州百姓吃饱穿暖呢,这难道不比随便找个男人嫁了,靠着他吃饭更强吗?
她今日的确有心事,不过与婚嫁之事无关。
她近几日总去丞相府旁边逛街蹲点儿,还给曹彰送过两次吃食,但一直没有能遇上曹操。
连番作战告负后,思齐有些沉不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