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境,久闻河南军骁勇,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前些日子,河南大灾,你们军中饭食减半,节省下来的军粮用来赈济百姓。我听闻此事,很是感动,今天带着皇子妃一起过来见一见大家伙,跟大家伙说一声,辛苦你们了!待回朝之日,洛阳军中之行,本皇子必会如实禀告陛下,到时请陛下亲自嘉奖大家!”
将领们听到这话也都欢喜,而且,皇子殿下说话比那些文绉绉的秀才可容易让人听明白。皆给殿下行过军礼,答道,“军中之人,百死以效忠陛下!”
穆安之用力的拍拍大家的胳膊,布袍之下,有隆隆肌肉,的确是经常习武训练的。
待看过军中将士,穆安之携李玉华一起坐在演武的观赏台上,观看洛阳军的军队演武。枪戟在阳光下闪耀着兵器特有的寒光,伴随着将士的呼喝声,千军万马的气势奔腾而至。李玉华在帝都看过破阵舞,已觉那舞蹈气势非凡。如今跟真正的军阵一比,简直不堪一提。
李玉华心中激荡极了,与她一样的激荡的就是捏着小肉拳头看得出神的小胖子林彦了。穆安之面如寻常,只是微抿的唇角泄露了些许情绪。
中午在军中用过午饭,将带来的粮食肉食赏赐了诸将士,穆安之便带着李玉华回去了。
在车上,李玉华忍不住说起洛阳军演武时的风采,“我看虽则穿的不及帝都军,气势并不输帝都军的。”
“是啊。解将军当真是练兵的一把好手。”
倘是这样的人对自己不利,怎样才能谋得一条生路,平安的回到帝都呢?
☆、二四二章
有人会危及到三殿下的安危, 这种认知令胡安黎对洛阳赈灾案的审理格外严格,恨不能立刻找出证据证明洛阳将军谢奇与赈灾案相关。
但是,凭胡安黎里里外外三遍梳理, 也没有半点洛阳将军的嫌疑。
真是个厉害角色。
郑郎中送来所有审案卷宗, 胡安黎要先看一遍再呈上去, 正在翻阅间,梅典簿小跑着进来,“胡公子,有位白公子求见, 手里拿着杜大人的手书。”
“哪个白公子?”胡安黎手上暂停, 看向梅典簿。
“就是白肇东白公子。”
这人胡安黎是知道的,不过, “以往不都叫白东家么, 你这怎么又改叫白公子了?”
“先时咱不知道白公子出身魏家, 还以为就是寻常商贾, 多有慢怠。”梅典簿问,“公子什么时候有空,我去回一声。”
“请白东家过来吧。”胡安黎与白肇东无甚交情,也不觉魏家门第如何显赫。白肇东明明靠自己赚得家业,何必去借魏家门第的光。何况,魏家现在也没什么门第可言。
胡安黎与杜长史是内馆师兄弟,一向亲近, 既白肇东持杜长史书信前来, 自然要给白肇东个面子。
白肇东很快过来, 见礼后呈上杜长史的书信。杜长史仍在邺城, 里面说的是白肇东与四大银庄的掌柜一起来到河南,河南如今百业待兴, 银庄有意在河南重开银号,请胡安黎代为上禀三殿下。
胡安黎合上信,“白东家也有银庄生意么?”“我不经营银庄,不过跟他们几位掌柜认识,这次过来另有要事。”白肇东说。
见白肇东没说是啥要事,胡安黎也没问,道,“我一定代为回禀殿下。”
四大银庄一向实力雄厚,即便胡安黎也不会小瞧,不过,过来的只是几位掌柜,也没必要大惊小怪。胡安黎也只是见到穆安之时提了一句,穆安之道,“让严大姐看着办吧。”
这事便就此揭过。
*
御书房。
穆宣帝将穆安之卓御史的联名奏章给内阁诸人看,俩人一道去河南当差,唯一的一封联名奏章就是关于对所抄田地的处置。河南境这次是打算发些天灾财,结果,穆安之一去,直接连他们祖宗八代都抄了出来,田地更是多达几十万亩之多,而且,里面不乏上等良田。穆安之与卓御史的意思是,这些田就转为公租田,租给当地百姓,按每年税赋取租。除了不能随意买卖,与以往是一样的,既不至百姓失田流离,也能避免土地再被大户兼并。在帝都附近的流民,也可送回河南家乡,再公田产,重整家业。
内阁也得说这是难得的仁政,裴相赞道,“三殿下与卓大人这法子极好,百姓有了田地,便能安稳下来。”
韦相附声。想着怎么这联名的折子上还要写这法子是三皇子所想,真是让人无语,意思是堂堂皇子加左都御史也没皇子妃聪明智慧么?!
不过,也得说陛下给三皇子娶的这媳妇不错,竟然在这样的国家大事上能有所见解。
大家都表态,很认为这做法。穆宣帝道,“趁着他们都在河南,便把这桩差使一并办好。”待朝臣退下,太子私下道,“父皇,也该赏赐三弟妹些东西,这主意是出的真正好。以后再有百姓失土,倒可按此例办。”
穆宣帝道,“让你皇祖母去赏她吧。这老三也是,正经朝中折子,总提媳妇是怎么回事,真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