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一百一十五章 你我离政敌还差的很远

+A -A

们找个合适的地方!”

    周宁看着黄灿走开,有些狐疑,猜不透李敬找自己为什么。

    起初他们派兵勤王,周宁也想过去勤王,可他绝不会听宗泽的,宗泽什么?

    之所以没去,一来山东东路兵马不多,二来他不像河北东路宣抚使张所一样,靠近金国边境,被迫自卫。

    李敬,关胜,种彦鸿突然被封赏,娘娘到了山东,周宁才开始正视这股势力。

    没想到,这几天从李敬的所作所为,黄灿的口中,这小子竟然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角色,只是喜欢用武将面目见人。

    对手下原任的军官们挥挥手。

    然后就跟着李敬出去了。

    两人走到附近的山坡上,随行的卫士都跟的比较远,看着四周无人。

    李敬才开口。

    “周大人,你要光把目标盯在三司,就太可惜了。此番金狗拿下汴梁,朝廷中枢势必遭受迫害,三司之外的门下省,枢密院有的是位置,若是入职枢密院,做过宣抚使的你有先天的优势,若有心门下省,我会帮你!”

    在很多山东人看来,陈卓,黄灿,关胜,种彦鸿,李敬都是忠于官家的忠直之士,感恩于陛下,发誓用性命相报。

    周宁不一样,他一直觉得李敬更关胜,种彦鸿那种武将不是一类人。

    勐的听李敬出言,心如大海起伏。

    果然自己猜对了,李敬和李敬身后的李家,就是昔日奇货可居的吕不韦。

    “李宣抚使帮我是有条件的吧?”

    “没什么条件,我只是带兵离开时候,有些担心,担心南方那些人坐不住,会来山东耍阴谋。外敌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中间有人勾结他们,害了皇后娘娘!”

    

    “你我虽然道不同,谋害皇后娘娘的那种事,我做不出来!”

    咋一听李敬的话,是敲打自己,周宁看着李敬似笑非笑的脸色,才恍然大悟。

    “你说的也对,娘娘在山东,三司在济南府重建,山东两路,三司官员都有护卫之责,防人之心不可无.......”

    周宁没有继续说下去,转口了。

    “我要是入职枢密院,岂不是成了你们的绊脚石?”

    在周宁看来,兵部尚书宗泽才是枢密使最好的人选,即便宗泽年事已高,皇室宗亲赵不试也比自己合适掌控枢密院,可是李敬把自己推上去?

    可是看着李敬笑着没有说话,他又想明白了。

    若是枢密院都是宗泽系一家独大。

    某些人该坐不住了,还不如主动掺沙子。

    从长远看,自己万一跟宗泽系起了冲突,又是朱琏监国的话,自己绝没有什么好下场。

    “我要是想入职中书省,或者门下省,你会怎么帮我?”

    “大宋经济繁华,有着百万之兵却打不过区区十几万金狗,别说金狗了,就是面对被打残了的辽国,也收不回燕云十六州,不止是奸臣和一连串错误的决策造成的。”

    “你是让我主张变法,做变法强臣?”

    这些天,听朱琏,黄灿他么讨论用稷下学宫收拢山东的人才,周宁忽然间有一种危机感。

    说是为三司所用。

    真要是发掘出几个对时政颇有见第的学子,两人不可能不与重用。

    至于革新政务,周宁也认为此番汴梁被破,金宋之间的实力而言,不该如此,大宋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可怜李敬作为苏轼门人,却不敢大张旗鼓的扛起变法的旗帜。

    “你做不了变法强臣,你可以循序渐进,局部革新,把各地厢军变更为司法机构,税务机构,检查机构,中书省,门下省专门设立对应机构管理指导地方,让他们专心司法,行政。变宣抚司为兵马司,责成兵马司编撰宋军训练管理方略,真正的军政分离!”

    周宁眼睛都瞪大了。

    你狗日是口称苏门的人。

    居然用的王安石变法的套路。

    苏轼不苟同王安石激进的变法作风,于是身不由己地加入了反对派的队伍。

    苏轼有名望,影响力大,成为了王安石眼中一个主要反派角色,于是两人针尖对麦芒了,苏轼给宋神宗上书表示反对王安石的一些作法,说王安石在变法中独断专行,王安石针锋相对说他是“所学不正”......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消除地方厢军冗兵,组建强大宋军。

    “苏门不是反对变法,只是反对变法中激进的作风。”

    周宁一下子明白了,这狗日的,让老子去当王安石,他在一边继续做苏门的人挑刺。

    “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我也要去主张?”

    “不,你主张地方选举长老团或者说叫会议团,层层选举,层层监督,组织大宋会议团,监督大宋官员地方行政,为大宋献计献策,官家将部分


【1】【2】【3】【4】【5】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