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三家分晋

+A -A

    若我们能兄弟齐心,将来说不定可以一统天下也未必不可呀!”

    生于乱世,其实只要有点权势,所有的野心都在于一统天下,这或许也是华夏神洲历来不变的规矩,一统为大,后世所有人都不会忘却,就算是后来外来世族也会想着一统,从来没有人想着各自独立,这就是神洲大地与其它地方的区别。

    但算起来无论如何大部分中原姓氏,归根结底都是黄帝与炎帝还有蚩尤的姓氏,这是母系式族向父亲系氏族转换的结果,有姓有氏,有的以姓为主,有的以氏为主,有的其实可以改换,根据职位封地,所以然是鲁国有鲁姓,齐国有齐姓,秦国有秦姓,这才有了后来的百家姓,往上来看,其实只有一姓一氏而已。)

    更何况晋阳城非是范氏吉射与荀寅两位庸才所能攻破的,他们现在只余残兵败将,士气低落,所以本公觉得现在当先取两氏都城与赵氏邯郸城,对晋阳完成包夹态势。

    至于将来得利,我智遥可在此对天发誓,必与两位兄长共富贵,同享胜果,两位就不必担心了。”

    “好说好说,此时范氏与中行氏已无心攻晋阳,所以他们只余撤退一途,而且此时王上旨意已发,他们若再不听王上旨意,那就是公然违背王上,此事他们不会做。

    智遥此时也是为保证三氏联合团结,自己随口而言不能不当成誓言了。

    毕竟依智遥所言大家都有利,将来若是晋国为三,那么他们韩魏两氏也会得利不少,更何况他们此时的实力已超过了再往南的郑与卫,只是弱于宋而已。

    所以我们现在的是借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打败范氏与中行氏还有赵氏,让晋国少些麻烦,让我们三氏更加利益共存,和睦相处而已。

    吕先生是神人之徒,此时来看,就连鬼谷王禅也不得不顺从吕先生之意,而且依吕先生的本事,只要通知传到,这几百里路于他而言只是片记刻之间。

    所以难得我们三氏联合,今日本公就敬二位兄长,预祝我们将来能成就大业,三家分晋。

    (其实晋国王族也是姓姬,与天子同姓,也是当年天子之兄才封于晋地。

经此一径之后,他决不会再拔一万户给王上,这样我们三氏联军才有理由去攻伐此时势弱的赵氏。

    “既然智兄如此说了,若是我与魏兄还不放心,那就是我们两位做哥哥的不识数了,此事一切还依智兄所言,智兄也大可放心了。”

    虽然本公不想伤及无辜,可赵氏之威你们应该了解,若将来再让赵氏掌晋国之权,我看我们几个世族也不会有机会再存续了,两位兄长难道觉得兄弟此番好意还是强人所求吗?”

    只是两人心里都泛起一丝寒意,那就是听刚才智遥所言,他不仅要灭了范氏与中行氏与赵氏,而且还想着把现在的晋王灭了,换一个年幼的晋王,这样一来,晋国真的就成了世族的天下,与晋王没有什么关系了,但对于此时的魏氏与韩氏来说并无不利,虽然两氏其实与赵氏关系十分融洽,可真正到了利益之时,他们还是选择依符于强者。

    魏驹此时再说一句,就是摆下身姿一切听智氏的,所以才会问起具体的问题,也算是给足了智遥面子。

    此时我们三氏兵分三路围堵范氏与中行氏,本公已有决定,只是还想听一听吕先生意见,所以我已快马加鞭着人请吕先生来此议事,二位稍安勿燥。

    “两位兄长,其实小弟还有一语可以让你们更加放心,本公有当今贤才吕先生,依现在来看,所有的局势都顺着吕先生谋略所变,将来自然不会差。

    “智兄,既然韩兄都这么说了,那此时面对范氏与中行氏残余,我们三氏联军又如何布置呢,一切还要请智兄统领。”

    这里也要跟读都们说一下,春秋之时其实现在我们所说的姓并不重要,可以根据封地,职位等等改变,譬如第二章讲的白公胜,其实他也不姓白,可他的后人却是姓白。

    这样只要行揖奉之计,想来赵氏会直接抵触,那时我三氏占得优势,来攻赵氏久延残喘之态必是势如破竹了,更不会留人口舌,二位兄长也就不必在意此次出师的理由了。

    若将来扩充实力,那么就算是智伯独霸于晋国北方,于他们而言也会像郑卫这样的诸侯小国一样保持存在。

    你们所惧的是奉给王上的一万户会变成小弟智氏所占,其实不必如此忧虑,此事只是顾及此时王上颜面,让我们三氏讨伐范氏与中行氏还有赵氏有理有据而已,其实将来若王上一死,换一个年幼的王上,此事当可作罢,并不会有损二位兄长一兵一卒一户。

    只是几百年后,同姓又能如何,包括此时的智氏与韩氏、魏氏其实都是姓姬的。

    “智伯如此看得起在下,在下若是不来,又怎么对得起智伯对本公子的信任。”

    而齐国姜子牙,所留的后人就是姜与吕。

    此时韩虎也是看了看魏驹,使了个眼色,一口答应了下来。

    智遥也非是愚蠢之人,这一番话里连敲带打,而且带着威胁,也有利诱,这让韩虎与魏驹都不好再辩解。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