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10

+A -A

大太太还有鸢尾坐的马车前,撩开了竹片编织的帘子,迎我们出去。

    大夫人回头对我们笑说,“太夫人的庆生宴设在鸣翠居,那地方离这边较远,请大太太和两位姑娘坐上肩舆吧。”

    他衣袍不撩,径直往地上跪去:“孩儿给母亲请安。”空灵飘逸的声音夹杂着戏台上的锣鼓声和依依呀呀的唱词传到了我的耳朵里。

    叁爷?我垂眸暗自思付,婆子嘴里的叁爷应该是傅画沂吧?

    正在我暗自思付的时候,一道从容不迫修长的身影翩然得来到我们面前,理所当然地吸引了众人的视线。

    戏子在戏台上依依呀呀的唱,圆润的腔调极是好听,可是她们唱些什么我基本上听不懂。不过我却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我只能端端正正的跪坐在太夫人身边、安安静静的盯着戏台看。

    肩舆就在院落门口边上停了下来,大夫人笑着说了一声,“我们到了。”太太含笑点点头,在丫头搀扶下下了肩舆,我和鸢尾也立马下了肩舆。

    走过了长长的宽道,我们来到了太夫人跟前。

    太太与大夫人、二夫人走在前面说着话儿,我和鸢尾跟随在后面细步行走着。我抬眼观察,只见院落里面的地面是由绘着牡丹花的大块地砖铺盖着。整个院落从我这边看起来规模极为浩大,除了最前头的一个戏台和戏台旁边的一个给戏子换戏服的屋子外四面都是墙壁没有屋子(这可能是给侯府夫人专门看戏或宴请宾客的一个地方。)。

    下来马车,抬眼一看才知道镇北侯府的大夫人和二夫人已经等候在大门口前了。见我们都下了马车,大夫人和二夫人含笑得下了玉白的石阶,迎了过来。

    入了大门,迎面而来的先是一大片空地,大约有我大学学校操场那么大。

    太太含笑地曲膝行了礼,我和鸢尾跟随其后,也向太夫人行了礼。

    见我们进来,门房里抬立马抬出了五台肩舆来,五台肩舆停成一排直线,放置在离我们一米处。

    “太夫人,叁爷来了。”一个婆子趴在太夫人耳边轻轻说道。太夫人点点头,表情依旧是淡淡的。

    行了大约十分锺的路程,绕过一座假山,和几株高耸的松树。向左拐,走上一条用鹅卵石铺地的叁人形小径上,小径的左右两旁点缀着的是密密麻麻的修长翠竹,偶有微风掠过,翠竹凤尾摇摇摆摆,发出“哗哗”的风吹竹叶声,颇有一番清幽娴静。

    一切准备就绪,丫头跟随在肩舆左右,男仆抬起肩舆晃晃悠悠的一顶接着一顶的往同一个方向行去。

    又行了大约十分锺,晃晃悠悠的肩舆终于是出了小径。小径尽头又开叉成用大块地砖铺成的叁条大道,前头的肩舆顺着中间一条大道,穿过了一个高耸的门,进入了一个的院落。

    “好的。”太太含笑点头,因为是客,大夫人比了个请的手势让太太先坐上去,太太也不推辞,在丫头的搀扶下,第一个坐上了肩舆。在大夫人和二夫人又先后的坐上肩舆后,我和鸢尾才相续坐上了肩舆。

    我弯着身子从马车里出来,珍珠立马伸出手来搀扶着我,我平生第二次(第一次是上马车的时候。),把脚踩在一个弓着身子趴跪在地上的家仆的背上,下了马车。虽然这种作践人的事儿我真不愿意去做,但是形势所逼,我不能很异类的不去踩。我只能在心底对那个趴跪在地上的人说对不起。

    ☆☆

    太太微行了个礼,笑着回道,“承大夫人夸奖。”同样是赞美闺女漂亮的话语,太太今儿个的回答却与当日的有天壤之别,至于为什么会回答的不一样我不太清楚,我只当这是个说话的艺术。

    “总算把你们给盼来了。”大夫人和二夫人对我们点头微笑,笑的一团和气,很是欢喜。

    大夫人仔细地拿眼把我和鸢尾端详,随后笑道,“大太太好福气,两个闺女都这般漂亮。”

    太太眼角眉梢都带上了满满的笑意,她向大夫人介绍道,“这是我的大女儿,闺名唤鸢尾。这是我的二女儿,闺名唤木槿。”

    若是平时,以一个商人家室的身份,根本就不会受到这般隆重的待遇。但是今日明显与“平时”不同,不同的原因不用明说,两家人都心知肚明。

    “下朝了?”太夫人站起身来扶他起身,声音平平淡淡,听不出喜怒,“近来朝事可清闲?”

    太夫人和太太闲谈了几句后,也把目光转向我和鸢尾,太太又笑着向太夫人说了我们的名字,太夫人听后笑着点了点头就把目光转到我身上来,她向我招了招手,要我坐到她的身边去。我乖巧的低着头,坐在太夫人的身旁,我明白她这是为了方便让她的孙子看到我才要我坐到她身边去的。

    正眼看过去,中央留一条两人并肩行的宽道,宽道的两边整整齐齐的摆着一排又一排的填漆小几,每张小几上都放有火锅、水果、糕点等吃的食物。

    接着,大夫人对我们比了个请的姿势,我们一大群人鱼贯入了镇北侯府的大门。

    按长幼的顺序,大太太头一个下马车,接着是鸢尾,最后才是我。


【1】【2】【3】【4】【5】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