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0128章 履职知县,筹建巡捕营

+A -A

底。

    只要将他们磨砺锻炼出来,再经过几场战场搏杀锤炼后,这些人就能成为他手中的利剑,为他披荆斩棘、赴蹈汤火!

    上午,贾芸一直呆在巡捕营中,从训练的各个方面,到后勤保障,他都非常关心。

    他很少到这边来,遇到什么问题、难题,刚好他在,就一次性解决,免得影响士兵和队伍的成长。

    中午也留下来吃饭,倒没有和士兵搞同吃同住,只邀请了亲卫们过来聚了聚,毕竟都是族人,讲规矩的同时,也要讲人情。

    吃过饭后,贾芸回到县衙,还没喝口茶,就有人来申冤。

    贾芸这才想起,县衙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百姓是可以来告状的。

    当然了,这个时间是他自己定的。

    古代不是谁想告状就能告状的,如果想告状就能告状,那官员一天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就在衙门等着接状子了,这不现实。

    所以,官府接受百姓诉状是有时间限制的。

    要么是逢五逢十,要么是逢三逢八,各地不同。

    在这几天衙门打开,允许百姓告状,称为放告。

    一般每个月只有几天放告,同时照顾到农业生产,农忙时节不放告。

    比如五月、六月、九月、十月,大家都忙着田里的活,不允许告状,节假日也不放告。

    所以算下来,一年真正允许老百姓打官司的也就四五十天。

    万一碰上刮风下雨下冰雹或者是官员公出、新旧交接,又得减去几天,老百姓真正能打官司的时间也就三十多天。

    当然,恶性刑事桉件不受放告限制,随时可以告状。

    比如,大街上有江洋大盗拿着大刀斧头群殴,又比如某处发现无名尸体,这种事情官府要随时处理。

    另外知县、知州拿到状子,收还是不收,是有讲究的。

    兄弟分家产,知县不收。

    夫妻闹离婚,知县一般也不收。

    邻里矛盾,知县还是可能不收。

    大多数桉子,州县官员是不会收下状纸,也就是说是不予立桉的。

    因为基层官员的工作压力很大,客观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太多的桉子。

    而老百姓闹到官府的纠纷,绝大多数是民事纠纷,很少有刑事桉件。

    民事纠纷又集中在两类,第一类是财产纠纷,商品买卖、争夺田地、分割遗产、子嗣过继等等。

    第二类是感情矛盾,离婚、通奸、私奔等等。

    古代基层官员认为官府不便于硬性介入这些民事纠纷,况且很多事情不道德,很害臊,家丑不可外扬,完全可以找族长,找乡绅来解决。

    甚至可以当场劝解,让原被告双方协调出一个解决方法来。

    官府就这样把大多数桉子推给了社会力量来化解。

    当然,还有许多的其他原因……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