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又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
所以,在中原大地上,端午节历来就很受人们的重视。
仲夏端午,飞龙在天,龙气旺盛,百邪皆避。
主要习俗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
一大早,袭人就拿了个她亲手做的香囊给贾芸佩戴上。
同时,家里的姑娘们头上也簪以石榴花,还用花红绫线结成樱桃、桑甚、角黍、葫芦等形状,以线贯穿,佩戴在身上,以示吉祥。
另外丽人和可人还用五彩丝线编成圆环套在手腕和脚腕上,闺房里也挂满了小葫芦、小角黍、小布老虎等装饰小件。
卜氏、苗婶儿和几个粗使婆子头上还戴了红绒制成的蝙蝠、福字梅花等绒花绢花,这习俗叫做“长命缕”。
早上吃了饭后,贾芸就带着袭人和媚人坐着马车前往薛家。
只有十几天贾芸就要和薛宝钗成亲了。
今天去了后,估计在成亲之前,他和薛宝钗就不会再见面,毕竟临近婚期,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
到薛家后,贾芸将自己画的画像送给了薛宝钗。
薛宝钗看了之后,非常喜欢,并回送给了贾芸一个她亲手做的香囊。
“都戴上吧,袭人给你备的就不要取下来了。”薛宝钗见贾芸已经戴了一个,善解人意道。
贾芸想了想,还是将袭人的那个取了下来,放入怀中,然后只佩戴薛宝钗给的香囊。
袭人在旁边抿嘴笑了笑,不以为意。
因为他知道贾芸重视的东西,都喜欢往怀里揣,不重视的往往就直接塞到衣袖里。
所以袭人知道贾芸心里有她,这就足够了。
吃饭时候,贾芸又趁机和薛王氏、薛宝钗以及薛蟠私下商量了一下婚礼之事。
这事儿本来是由双方媒婆来商量的,不过贾芸觉得私下里沟通好了,更不容易出纰漏。
毕竟成亲是人生大事儿,最好能顺顺利利的才好。
稍微问了一下后,贾芸放心不少。
薛王氏说薛家这边的各项准备已经差不多了,还有一些都是细枝末叶的事儿,未来十多天也还来得及处理。
吃过饭后,贾芸又和薛宝钗私下呆了一会儿。
薛宝钗这个透风的小棉袄将薛家陪嫁多少都跟贾芸说了。
“六十六万两银子,京城、金陵、苏州等地共八十六间商铺,良田三千八百亩,还有床柜、妆匣、樟木箱、状元箱、子孙宝桶、春凳、布匹、珠宝、珍玩……”
虽说贾芸先前有心理准备,还是被薛家的大手笔吓了一跳,看来贫穷真是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不过他记得原着中薛宝钗嫁人的时候,陪嫁是没这么多的。
不过那会儿薛家已经衰落的厉害,贾府建造大观园时,估计也吃下薛家不少的银子,所以那时候的薛家已经没有多少积蓄了。
而现在的薛家虽然也在衰落,但几代人打拼下来的老底儿还在,所以手笔大些也就不足为奇了。
薛宝钗笑着说:“这些都是我哥定下的,我娘还有些舍不得,最后还是我哥拍板,说他就我一个妹妹,不能苦了我,我娘没办法,只得同意了。”
薛蟠虽然喜欢胡闹,但对薛宝钗是真没得说。
从薛家回来,贾芸刚到家,丽人就给她送来一堆笔墨纸砚,说是林黛玉她们送来的回礼。
“这几个丫头礼尚往来倒是拿捏的挺好的。”贾芸笑了笑,就将礼物都拿到书房摆好。
接下来一段时间,贾芸就一直在为婚事忙碌。
这个年代成亲不像后世,直接到大酒店办就可以了,而是需要自己操办酒席,需要许多人帮忙。
前段时间贾芸最先请了贾韦做大总管。
大总管起着运筹帷幄的作用,比如置办酒席时谁帮忙去借桌子板凳,谁去帮厨,谁负责上菜添饭,谁负责物品保管等等一切,全靠大总管调度。
之后,贾芸又去邀请迎亲的,家里帮忙的,负责送喜帖的,掌厨的等等,都一一确认他们能在贾芸成亲那天有空,不会变卦。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就到了五月十七晚上。
天上明月熘圆,洒下万千薄雾般的月华。
夜风拂动,带来阵阵舒爽。
小院儿一角,贾芸坐在躺椅上,怀里抱着香菱,两人小声说着话。
“明儿宝钗就要过门儿了,高兴不?”贾芸小声问道。
香菱憨笑道:“奴婢高兴不高兴无所谓,只要公子高兴就成。”
贾芸下巴放在香菱的香肩上,双手拿着她的手把玩,又道:“听说你最近看书都看迷了,给我做首诗词念来听听。”
“不会,奴婢笨死了,唐诗都只是囫囵读了些,还没理解做诗的要义,暂时还做不来。”香菱都着嘴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