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六十章 温qing满杭州(求订阅)

+A -A

都已离开,返回了府衙。

    离开时,他们带走了跟李医一起制定的设计和施工方桉。

    等初五过后,杭州府衙就会出面组织人手,开始在城中挖掘蓄水池和沟渠,将甘甜的西湖水引入城内。

    与此同时,治理西湖的工程也会同步展开,力争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疏浚工作,扩大西湖的容量。

    疏浚过程中挖出来的淤泥和石头,正好可以用来修筑两道堤坝,最终彻底解决西湖的水患问题。

    但修筑堤坝的事情,估计要放到汛期以后了,那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从城外封地赶来给李医拜年的那些百姓,早已离开这里,纷纷出城回家过年去了。

    他们离开时,李医告诉他们,这几天就会去封地转转,看看情况,跟封地内的百姓一起过年。

    这让那些百姓都非常高兴,一个个欢天喜地的离开了。

    而杭州城内的众多百姓,却还在不停赶来这里,过来给李医拜年,感谢他为杭州所做的一切。

    直到临近傍晚,人才少了一点点。

    送走杭州刺史等人后,李医回到了书房里,一边喝茶,一边思考事情。

    接下来,他要在杭州做很多事情。

    比如扩大茶叶种植范围,指导茶农采摘早茶,并制作龙井茶,引西湖水进杭州,在海边建造盐场,在钱塘江边建造船厂等等。

    此外还要培育各种新作物的种苗,考察杭州及周边地区,确定种植高产水稻的土地,并推广一年两熟的新生产技术等等。

    所有这些事情,都会牵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足以让他忙的脚不沾地。

    想到这些,即便李医,也感到有些头疼。

    坐在椅子上思考了片刻,他这才拿起面前的炭笔,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制定工作计划。

    与此同时。

    大唐公司的一些管事和掌柜,正赶着一辆辆牛车,行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在那些牛车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资。

    那些物资主要都是吃的东西,有活鸡活鱼,各种野味,还有很多河鲜和米面,以及杭州本地的一些特产等等。

    除此之外,这些掌柜和管事还拿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包好的红包。

    这是一户位于城东的人家,院子很小,只有三间房,而且有些破败。

    看的出来,这户人家的经济情况比较窘迫。

    虽然是大年初一,一个阖家欢乐的好日子,这户人家的屋子里却没有欢笑声,气氛有些压抑。

    已是晚餐时间,这一家五口人正在吃晚饭。

    桌上的吃食却很寒酸,只有糙米饭和一些笋干及干梅菜,以及几片烤得焦黄的咸鱼干。

    家里两个三四岁的孩子各自端着一小碗糙米饭,眼睛却紧盯着那几片咸鱼干,不停吞咽着口水。

    很显然,对他们而言,那些咸鱼干是难得的美食。

    若不是过年,他们几乎不可能吃到。

    看着两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他们的父亲眼睛一片通红,母亲却早已哽咽了。

    下一刻,那位父亲夹起一块咸鱼干,放到了自己母亲的碗里。

    “娘,你吃这块咸鱼,孩儿烤的很酥,不费牙”

    那位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却摇了摇头。

    “娘不差这口,给两个孙儿吃吧”

    说着,她就夹起那块咸鱼放进一个孙子的小碗中,随即又夹起一块咸鱼,放到了另一个孙子的碗中。

    两个孩子虽然馋的直咽口水,却很懂事,并没有立刻吃那两块咸鱼,而是看向了父母亲。

    那位父亲顿了一下,随即哽咽着点了点头。

    “吃吧,这是奶奶给你们的”

    话音未落,两个小家伙齐齐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紧接着,他们就着各自碗里的咸鱼,开始大口吃饭。

    没一会功夫,碗里的糙米饭和咸鱼已被他们一扫而空,连点渣也没剩。

    两个小家伙都一脸满足,却也意犹未尽。

    其中一个小家伙擦了擦嘴巴,满怀期待地说道:

    “爹爹,我们什么时候能去春苗学堂上学?”

    “我听隔壁赵家小哥哥说了,学堂里吃得可好了,不但能吃饱,隔天就能吃到一顿肉呢!”

    听到这话,另一个小家伙也用力点了点头。

    就连家里的三个大人,同样满脸期待。

    “你们现在太小,等再过一两年,就可以进学了!”

    “进学之后,你们一定要努力求学,争取将来能出人头地”

    “这是医公子给咱老百姓的恩惠,你们一定要记住,永不能忘”

    那位父亲沉声说道。

    正说话间,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紧接着,一个男子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了进来。

    “姚大哥在家吗?我们是大唐公司的管事,医公子派我们过来送一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