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投降,要么干脆被全歼。
几场大战打下来,虽然秦霄麾下的兵力有一定的损失,但曹军的损失却更大,堪称伤筋动骨。
北伐开始两个月后。
失联许久的凉州军终于出现。
从幽州易京入关,十五万骑兵长驱直入,直接一刀捅在了曹军的背后。
这一刀,直接打乱了曹军的部署,捅在了曹军的软肋上。
本来,曹军重点防御的方向是南方,因为兵力不足的缘故,对北方基本上是不设防的状态。
马超、庞统一杀出来,便直接长驱直入,仅仅三天,就推进了数百里,兵临冀州城下。
冀州城被围,曹丕顿时慌了,连忙将外面的军队、将领都召了回来。
这一动,守城战便是变成了野战、运动战。
岳飞、张辽两路大军毫不犹豫地追杀上去。
一路追杀上百里,曹军好不容易逃到冀州城外,又遭到马超的截杀。
留下数不清的尸体之后,仅仅数千残兵败将退入冀州城内。
接下来的战斗,就失去了悬念。
冀州城是一座州城,虽然不如长安,洛京那么坚固,却也有二十多米高的城墙。
再加上韩馥、袁绍、曹操“三代人”的经营,城中的军械粮草储备倒是算得上充裕。
但,曹军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
连续几波败仗,哪怕将勉强撤回来的几千残兵败将也算在内,冀州城内的守军也不过两三万人。
这点人,守一面城墙都有些勉强。
哪怕曹丕下令不顾百姓死活,强制征发民夫上城守卫,也仅仅只是给秦霄带来了一点麻烦,仅此而已。
五天五夜的连续攻城战之后,冀州城告破。
曹丕、曹彰自杀,其余人等皆尽投降。
至此,虽然还有公孙度等少数位于边边角角的诸侯还保持着独立的姿态。
但,秦霄基本上已经算是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考虑到副本的停留时间还有好几年,这个任务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难度。
攻破冀州城后,又过了近半个月时间,终于传来消息。
赵云、关羽、张飞、刘三刀四人在辽东边境堵住吕布,四人联手将其杀死。
最后一刀,居然是由刘三刀补上的。
这一刀,也让刘三刀由“S级武将”,晋升为“SS级神将”。
不过,具体提升幅度有多大,就要等刘三刀返回之后,才能知道了。
攻破冀州城后,北方基本上已经全面被秦霄接管。
但后续的事情依然不少。
曹操一方的众多高层,还有一众文臣武将,哪些需要招降安抚,哪些又必须要杀,也是一件让人十分头痛的事。
曹操本人肯定是不能用的,即便曹操肯归降,秦霄也不敢用他。
这样一个绝世枭雄,秦霄没有把握控制得住。
但到底是一杀了之,还是像刘备那样软禁起来,用于要挟其他人,秦霄还没有想好。
其实,曹操的“死忠”是不少的。
不说已经战死的典韦、于禁。
其它的众多文臣武将之中,“有可能”为曹操殉葬的,保守估计也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若是杀了曹操,或许真的会随曹操而去的不会有这么多,但秦霄却无法分辨具体会是哪一个,或者哪些人会以身殉葬。
曹操这个人,虽然有众多的缺点,但人格魅力确实是很强大,让许多部下都对他忠心耿耿,愿意为之赴死。
而且,曹氏、夏侯氏这两家,也颇为棘手。
曹氏、夏侯氏之中都有不少的人才。
顶尖梯队的或许没有,但次一流的却是不少。
哪怕是“常败将军”夏侯惇,其实也是一个武力颇为不错的猛将,只要不让他独当一面,仅仅只取其勇武,还是可堪一用的。
但,这两家的人和曹操的关系太过紧密了。
不用,舍不得。
用,又不放心。
最后,就是曹操麾下的文武了。
像颜良、文丑这样毫不犹豫归降的,自然是有的。
武将里仅有这两人。
文臣里则是有陈宫、许攸两人,都是第一时间表达了对秦霄支持的立场,以期换取富贵。
对于这些人,秦霄虽然不齿,却也不至于因为个人喜好而坏了什么事。
只要是个人才,总有能发挥的地方。
至多不让他们接触一些关键性的核心位置就是了。
而其它人,就要复杂一些了。
秦霄眼红的人才还是不少的。
尤其是武将方面。
张郃、乐进、麹义、太史慈几员大将,都是秦霄非常想要招揽的。
甚至还想复活典韦、于禁,将这两人也招揽到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