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13章 三dao圣旨

+A -A

  哪怕是不能平定凉州,就此退出副本,也不至于完全无法接受。

    反正都是冒险,秦霄更倾向于选择这个相对“稳妥”一点的方案。

    冬季决战,若是打赢倒还罢了。

    万一打输了,可是会将几十万主力大军葬送进去,还要包含仅有的八万骑兵。

    这损失,即便是对现在的秦霄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

    “君上,末将的意思是……可否只打一半?”

    岳飞看了一眼地图,继续道:“凉州诸郡,我们并不需要占据全部。只要拿下陇|西、西|平、天|水等地即可。地处极西北的几郡,土地荒芜,资源匮乏,并非上乘之选。君上虽志在天下,却也需有所取舍,先取丰饶富庶之地为先。如敦|煌、酒|泉这等蛮荒之地,可待来日时间充裕,再徐徐图之。”

    听了岳飞的话,秦霄顿时感觉豁然开朗。

    这个时代的凉州,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说都属于“不毛之地”,根本种不出粮来。

    如果不是为了养马,基本上属于白送都不要的地方。

    当然,这是按照古代农耕社会的生产水平来评判的。

    若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其实凉州境内的矿产资源非常的丰富。

    比如一个叫做“白银”的地方,就是以银矿而闻名,虽然不算国内最大的银矿,但却胜在开采难度低,更适合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

    但,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人们更重视能够耕种的土地,其实是不难理解的。

    广义上的“中原”,其实就是指华夏文明最核心的粮食产区。

    秦霄攻打凉州,一是为了扩充地盘和人口,提升副本评分以延长停留时间。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一块适合养马的牧场。

    而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其实并不需要占据整个凉州。

    打下凉州东部,靠近关中的大半领土,其实就足够了。

    这个时代,越往西北,就越是荒凉。

    只要占据凉州东部相对富庶的领土,对于秦霄来说,就已经完全达到了战略目标。

    如果后方不再出现什么大问题的话,休整上一段时间,就该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中原之地。

    当然,这里的“中原”,是指广义上的中原,而不仅仅只是黄河中段那片区域。

    “这样……好像也不是不行?”

    秦霄思索片刻,抬起头,看向贾诩、李儒、商鞅等人,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李儒缩在最后,没有发表意见。

    他更擅长内政而非军事,参与这次讨论,也只是从关中内部稳定的角度帮秦霄参谋一番。

    只要不会影响关中内部的稳定,李儒基本上不太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贾诩和商鞅对视了一眼,贾诩似乎有什么疑惑,商鞅在他耳边低声解释了几句,他才露出恍然的神色。

    随后,贾诩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岳将军之计,乃谋国之言,臣自愧不如!”

    其实这并非是岳飞比贾诩高明多少,而是岳飞跟随秦霄的时间更长,而且有着附属面板,对“副本”的规则更加了解。

    如果回到领地之后,给贾诩也开启了附属面板,在同样了解了规则之后,贾诩对局势的判断,反而会在岳飞之上。

    毕竟术有专攻,谋士,本身干的就是出谋划策的事,局势分析,预判未来之类的事情,本就属于他们的“本职工作”。

    “那就按照岳飞所说。”

    秦霄当即拍板,看了看桌上的地图,本想说点什么,又摇摇头,改口道:“我也不给你什么战略目标了,这一战你自由发挥,以年底为限,能打到哪算哪!具体打谁,怎么打,你自己决定,我完全不干涉!”

    秦霄准备,将这一战最大的权限下放给岳飞,自己则是不再随军征战。

    一方面,岳飞的性格和忠诚都值得信任,是不可能出现什么拥兵自重这样的事情的。

    给岳飞权利,秦霄不会有丝毫的担心。

    如果换成是华雄,那秦霄可就不会这么放心了。

    另外,随着领地不断扩张,麾下的地盘、人口、兵力,乃至于顶尖将领的规模都在不断攀升,秦霄也不可能每一次打仗都随军出征。

    让麾下的将领独当一面,是迟早的事。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对前线的控制力,秦霄干脆就尝试一下彻底放权。

    如果效果好的话,以后对于如岳飞这种可以完全信任的将领,就可以只给他们一个目标,让他们自由发挥。

    具体如何完成,秦霄一概不干涉,只要能交出一份让秦霄满意的答卷即可。

    这样一来,秦霄也能轻松不少。

    虽然进攻西凉的整体计划做出了幅度不小的修正,但对于兵力调配方面,倒是没有太多需要更改的地方。

    秦霄思索一阵,开口道:“八万骑兵你全部带走,步卒方面,我给你五万重装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