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说,樊城被攻破,曹征南满汝南这样的一方重臣落入他们的手中,不管是死还是降,都会大加旗鼓的宣说以鼓舞士气,他们现在却是一点消息也没有,着实让人有些不解。
唉曹操长叹了一口气,刘晔的话让他想起了于禁。于禁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这些年于禁对他忠心耿耿,他对于禁也不薄,一直把他提升为左将军封邑一千二百户,这样的待遇和诸曹夏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可是没想到,他居然投降了。
这是这半年以来,他听到的唯一的一个投降的消息。相比起来,庞德虽然也战败了,却还让人有些安慰,他现在只是孙绍的宾客,并没有投降。
想到庞德,曹操感慨不已。在他看来,这是孙绍为了招揽庞德使的诡计,也只有庞德这样的直性子才会上当。庞德既然在孙绍身边呆了那么久,孙绍又怎么可能放他走,就算孙绍放他走,本来就是一个降将,他的旧主马超从兄庞柔都在益州,现在又和孙绍扯上了关系,他曹操又怎么可能再信任他退一万步讲,就算他曹操还相信他,还有谁愿意和庞德合作
他在想什么曹操很好奇:这样的举动,不象是关云长能做得出来的啊。
刘晔也好奇,如果孙绍能做主,为什么孙绍会坐视关羽把天子带到宛城如果孙绍不能做主,那关羽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请天子宣布曹操的罪状难道是天子不准
好象也只有这个解释比较靠谱一点。
刘备孙权都到了荆州,接下来是先攻破宛城,还是先击退刘备孙权曹操走到火塘边坐下,指了指对面的坐席,示意刘晔也坐下说话。刘晔谢了,在火塘边坐好,在火光的照映下,脸色变得非常明亮。
臣以为,先攻城,后劝降。
曹操不吭声,眼睛凝视着跳跃的火苗,沉思了半晌,这才说道:先劝降吧,不降的话,再攻城也不迟。我要看看这宛城之中,到底是谁在做主。
刘晔没有反驳,他看了一眼曹操,曹操却没有看他,他拿起火钳,夹弄着火中的炭,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好象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是半年多年,除了听到曹植大败张飞的那一次之外唯一的一次看到曹操的笑容。刘晔知道,曹操这次三路齐出的战略因为于禁的意外败亡而破产,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与统一天下的机会擦肩而过,对于一直想统一天下之后再名正言顺的代汉的曹操来说,心中的伤感可想而知。
这半年多来,曹操愤怒有之,失望有之,悲伤有之,唯独很少笑。
特别是这一种很温馨的笑。
子扬,你知道我笑什么吗曹操看到了刘晔脸色的变化,转过头看了他一眼。
刘晔不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说不知道,作为谋臣,你可以猜中君主心思,但是你不能说,特别是面对曹操这样疑心甚重的君主。
我想起在濡须的时候,孙绍和我说过的一句话。曹操直起腰,放下火钳,拍了拍手:他说,一个家的家长也好,一个国的帝王也好,最大的功劳并不是自己有多少功绩,而是选一个合格的后继之君。雄才大略如秦始皇,虽然扫平六国,却没能为大秦帝国选一个好的后继之君,被胡亥赵高趁虚而入,所以二世而亡。孝武皇帝南征北伐数十年,赫赫战功的背后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可是他选了孝昭帝,所以大汉能危而不倒。
刘晔有些不解,这样的道理又没有什么深奥的,曹操为什么会因此对孙绍大加赞赏,还一直记在心里。
曹操接着说:怎样选后继之君才是最合适的办法呢子扬,你说应该怎么选
刘晔沉吟了片刻:当选德才兼备之人勤加教导,再多选忠心之臣辅佐。
哈哈哈曹操放声大笑,指着刘晔道:子扬,你知道孙绍怎么说
刘晔这次真的有些好奇了。他的办法虽然不是什么新颖的办法,但是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难道孙绍还有更高明的办法。
他说,相马不如赛马,是骡子是马,与其听相马之人说,不如拉出来蹓蹓。
刘晔愣了一下,忽然之间全明白了。此时此刻,曹操忽然说这句话绝不是随口一说,他在心里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而且,这个决定对曹丕很不利。更关键的是,曹操对他说这句话,也肯定是意有所指,他是希望他能理解他的想法,进而支持他的想法。
刘晔是曹丕派,他支持曹丕,是出于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规矩,是为魏国能够长治久安,可是曹操却是偏向于唯才是用的,他一直对曹丕不满意,也是因为曹丕确实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他有文才,可是文才不出众,文藻华丽浮夸而缺少真情实感,他有武艺,一手的好剑术,也通兵法,可是他却从来没有上阵作战,这次难得有个机会出征,却被邺城之变搞砸了。而最重要的就是邺城之变,曹操让他镇守邺城,邺城却乱了,数千人被诛杀下狱,牵连其中的大臣不计其数,几乎险些将曹操几十年的辛苦全部付之东流。另外,他看起来很忠厚,可是他一母同胞的兄弟都不喜欢他。
这样的人,曹操怎么可能放心的让他做嗣君,更何况还有曹植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