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四百七十六章 固定弩she击法:百步穿靶

+A -A

射击精度。

    关羽臂力哪怕再强,随着呼吸,手必然会抖,根本比不上把弩固定在地上来的稳固。

    这是关羽,第三劣势。

    第四,李孟羲总是趴着射击,多次射击都是一个动作,一个瞄准姿势。

    动作固定有好处,因为固定姿势,上次射击,弩的高度怎样,弩是架在粮食袋子上哪个褶上,他都有印象,低了高了,他能下意识的去微调。

    关羽发弩时则不停的动,关羽得自己上弦搭箭,一串繁琐过程做完,上一弩的射击手感,全然忘了。

    而李孟羲不同,他趴着不动,刘备把弩递过来,他拿着就射。

    于是,对同一个固定目标,李孟羲越到后面,命中率越高。关羽则不然。

    至于第五,在于心态。

    李孟羲一个小娃娃,初用弓弩,输赢无所谓,越战越勇。

    关羽呢,万一输给一个小娃娃,面上不好看,因此,当处于下风时,关羽心态就不稳了,患得患失起来,这反又进一步降低了命中率。

    故而,略懂得三点一线,懂得抛物线,懂得越远的目标弩要抬得越高的李孟羲,能于较量中击败关羽。

    七十步,李孟羲二十失八中,关羽只三中,再往下比,比试到了这一步,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关羽走来,看着李孟羲,感慨道,“真是后生可畏。”

    言语中,既有萧索,也有无奈。

    李孟羲一笑,“我用大黄弩,将军用手弩,我是占了强弩之利。”

    关羽只当李孟羲在说场面话。

    实则,李孟羲说的不是场面话,是他自己对远程武器的理解。

    在李孟羲的认知中,二战之中,经常有狙击手用重机枪单发射击来狙杀目标,为什么?因为重机枪精准度高。

    为什么重机枪精准度高?重机枪子弹口径大,装药多,因而重机枪子弹出膛速度快,所以精度就高。

    那么,子弹速度快,跟精度,为何又有关系?

    李孟羲是这样理解的——

    子弹出膛以后,主要受两个力的影响,一个是,地球引力带来的重力,一个是,子弹飞行过程中空气对其的阻力摩擦力。

    同样一段距离,假设一千米,子弹速度为1000m/s的话,那么,一秒就能到达目标。

    此时,在竖直方向,子弹飞行的这一秒时间,子弹受竖直重力影响,下坠高度x。

    因为有下坠,为让子弹恰好射中千米外的目标,射击时应把枪口抬高一点,这样刚好子弹抛物线能击中目标。

    再假设,子弹速度减半,为500m每秒,那么,子弹从激发到命中目标,得两秒。

    同理,在竖直方向,重力加速两秒,下坠的距离更大。

    于此时,为让子弹命中千米目标,枪口得抬的更高,子弹飞行的轨迹,弧度就更大。

    关键就在这里——低速子弹要命中目标,其弹道弧度更大,所以不精准。

    那么,再往下继续深究,为什么,弹道弧度大,精度精准度就低?

    这或许就是几何知识了——初中数学有讲,连接两点,直线最短。同时,什么连接两点的弧线弧度越大,长度越长。

    也就是,子弹弧度越大,从几何来讲,其飞行路径越长。

    关键就在——路径。

    路径长短,为何又对精度有影响?

    这有关摩擦力,子弹飞行路径长,则摩擦力对其做功的过程也就长。

    功是什么?初中物理讲,功是,力和力的作用距离的乘积。看,这个距离,不就是子弹飞行路径?

    子弹飞行路径越长,空气阻力对其干扰越多,那么,其稳定性就被破坏的越多,那么,其精准度自然就下降的多。

    道理很明显了。子弹速度越快,向同一目标命中时,其下坠就越少,其弹道就越平直,弹道轨迹的弧度就越小,其子弹飞行路径就越短,空气阻力对其干扰就越少,其稳定性保持的就越好,其精准度,就越高。

    子弹如此,所有飞行过程中,受重力和风阻的投射物体,也是如此,箭支,弩失,都是如此。

    因而,便知,弩箭飞行速度越快,其精准度越高。

    由此,毫无疑问,强弓劲弩,其机械力道越大,其发射的箭失,速度就越快。

    这就是为什么,大黄弩比手弩精准。

    因为大黄弩是强弩,力道强勐,发射的弩失速度快。

    关羽的手弩力道不如大黄弩,因而,弩失飞行速度就慢,手弩精准度本就不如大黄弩,关羽自然落败。

    由此,李孟羲倒想明白了一件事,要想成长为一名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就必须发射速度快的箭支,要发射速度快的箭支,则必须用强弓劲弩,要开强弓劲弩,则就需要力大无穷。

    好了,成长为百步穿杨的神射手的必要条件有了,必须力大过人。

    但凡神射手,必是力量惊人之人,毫无例外。

 


【1】【2】【3】【4】【5】【6】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