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四百五十一章 以shen涉险

+A -A

一道黑影咻的一声飞来,他下意识的赶紧把盾往上举了一下护住了脑袋。

    下一刻,李孟羲明显感到群甲上噌凌一声传来撞击感。

    李孟羲不由惊叫了一下。

    下边时时刻刻留意着的刘备听到李孟羲惊呼,紧张的连忙抬起头,“羲儿,无事否?”

    “没事儿!”李孟羲满不在乎的回了一句,小心翼翼的把盾往下举一点,露出眼睛。

    “离太远,看不到,往前五步!”李孟羲对着下面的人大声说道。

    刘备立刻用力把井阑往前一推,“走!”他沉声下令。

    围在井阑周围的刀盾士们,一手举盾遮掩己身,一手推起井阑把井阑骨碌碌推起走。

    大致前行五步,“停!”刘备下令停止,抬头问,“羲儿,能见否?”

    又是有箭支朝李孟羲射来,李孟羲赶紧又举盾遮掩。

    duo的一声响,盾牌受力一震,李孟羲便知道,有箭钉到盾牌上了。

    幸好拿盾防着了,要不这支箭可能要射中面门。

    六七十步距离,已经是弓弩杀伤距离以内了。

    这支箭射的太准,李孟羲一时也不敢露头了,他不确定万一露头,会不会正好一支箭飞过来一下爆头。

    此时,李孟羲身处箭矢锁定之中,他无师自通的学会了该如何判断箭矢是否临近。

    脑袋缩在盾后,视线被遮挡,无法以视线观察是否有流箭接近,李孟羲屏住呼吸,注意力全集中到耳朵上,认真倾听四周的声音。

    作为被集火的中心,大量箭支朝李孟羲射来,耳边或远或近的都是嗖嗖声。

    在气氛紧张的须臾时间内,不熟弓弩的李孟羲突然就能分辨出羽箭与弩矢的不同了,羽箭长且带羽,其飞行之时,声音较大,大抵是咻的一声响。

    而弩矢,短小精悍,大多无羽,故而其飞行之时,声音小的多,近似小声的嗡呜的低响。

    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极度集中的情况下,此时感知比往常敏锐了许多。

    在某个间隙,李孟羲突然就通过声音判断出来了,短瞬时间之内,不会有箭支射近,因为他没有再听到那种很明显的由远迅速接近并扩大的箭矢鸣啸的声音。

    李孟羲勐然低下盾,迅速探出脑袋,瞪大着眼睛朝远眺望。

    往前近了五步,此时离城墙大致六十五步左右,能看清城头更多一点的东西了,能看到城垛后黄巾的半个身子,但依然无法看到完整的城墙后的结构。

    “还远!再往前!”李孟羲朝下喝喊一声,话喊了一半,李孟羲就又听到了明显的代表着危险来临的极速接近的箭鸣声,不做他想,李孟羲立刻缩头的同时,本就抱在手中的盾勐的向上举了一截。

    刘备正抬头看,抬头就看到李孟羲刚举起盾,“笃”的一声一支羽箭斜着钉在盾牌上,箭杆尤自乱颤。

    就看这一眼,刘备吓得不轻,心直往上提,一时都忘了下令往前走了。

    一旁,关羽见刘备不出声,关羽接过指挥,“往前再五步,走!”

    众刀盾士顶着盾,一个靠一个,围着井阑组成一个严密盾阵,簇拥着缓缓推着井阑前进。

    又进五步,至六十步。

    李孟羲再朝敌城看,可以看到城头黄巾的大半个身体,和一部分一点点城墙过道。

    “不够!再前!”李孟羲继续让上前。

    五十五步……

    五十步……

    城上黄巾人声嘈杂可闻,飞来箭雨更密,李孟羲已记不清身上铁甲被箭支撞上多少次了。

    五十步,能看到大半个城墙过道了。

    还不够。

    李孟羲远望的目光微凝,他看到城墙上黄巾张弓搭箭的模样,“再进!”李孟羲沉声喝道,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沉稳的如同指挥万马千军的统帅。

    井阑骨碌碌的往前,城上黄巾,发箭如雨,箭矢撞来,撞在井阑附近盾阵上噼里啪啦作响。

    此时连刀盾士都要面临巨大危险了。

    刀盾士们紧紧挨在一起,盾顶在头上,盾挨着盾组成了密不透风的盾墙,箭雨密集落下,宛若在盾牌组成的屋顶上,种了满屋顶的东倒西歪的杂草。

    “进!”李孟羲在高处又吼。

    众人推梯再进。

    距离一点一点的靠近,城上的箭雨越发密集,力道越来越大。

    近到叁十步了。

    “停!”李孟羲喝止。

    骨碌碌滚动的板车立刻停下。

    与敌城只隔叁十步在望,李孟羲能完全看到城墙之后的结构,他甚至能居高临下的看到城墙过道中的黄巾众人脸上不一而足的表情。

    此时,井阑在城墙最左端,就在城墙角这个地方,箭塔上黄巾军弓手搭弓射箭,箭又快又准,李孟羲一半的注意力都在防着箭塔上来的箭支。

    仔细观察了一番,看到就在城墙角的位置,墙后有楼梯口,李孟羲眉头不由的皱起。

    有箭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