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178 士大夫危险 (二合一)

+A -A

出淡淡笑容,并不以为意。

    “外甥多年未见,看着你如今有出息了,舅舅很是欣慰。”

    “舅舅客气,先坐下来说吧。”

    沈忆宸淡淡回了句后,就直接拉开面前的椅子,让母亲沈氏先坐了下来,然后自己也顺势坐在旁边。

    古代礼法规矩中很多东西,可以用来当行动语言。沈忆宸先行入座这一动作出来,相当于挑明了他的态度。

    我尊重你们,才称得上是所谓的舅家长辈,如果打算趁机摆谱,那对不起找错对象了。

    对面几名舅家长辈悻悻坐下,内心很是不满,却不敢向沈忆宸发难。

    他们也意识到,这个名义上的晚辈,并不想沈氏那般好拿捏,杀杀威风好办事这套行不通。

    “几位长辈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沈忆宸直接开门见山,他愿意过来只是给母亲一个面子,并没有闲扯半天的兴趣。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府衙报喜你成为状元了,舅舅联合几个族中长辈过来看看你。”

    沈忆宸挂靠在母族名下,按照科举惯例,除了考生登记住址会有报喜外,老家贯籍后续同样会有报喜祝贺。

    “晚辈感谢舅舅一番好意,既然如此的话,舟车劳累就不打扰休息了。”

    不想说就别说,沈忆宸作势就欲起身离开。

    见到沈忆宸这个动作,几名舅家长辈再也绷不住架子了,赶忙起身宽慰道:“不打扰不打扰,其实舅舅跟诸位长辈过来,是有事相求于贤甥。”

    “舅舅请说。”

    沈忆宸早就料到如此,求人就得有求人的态度。

    “贤甥,如今你高中状元,听说圣上御赐了三元牌坊。族中诸位长辈们商议了一下,认为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得在老家也修建一座三元坊。”

    “好啊,诸位长辈有此心意,晚辈心生感激。”

    三元坊这种东西,沈忆宸并不是很在意,母族想要沾沾光修建一座,就随他们好了。

    “三元及第乃百年难遇,更何况贤甥六元魁首,三元坊的规格断然不能低了。而御赐只有一座,族中……”

    舅舅后续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沈忆宸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

    古代牌坊除了功名本身高低区别,在朝廷批准方面也是分等级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御制牌坊、恩荣牌坊、圣旨牌坊、赐赠牌坊。

    沈忆宸御赐三元坊,就是最高等级御制牌坊,皇帝亲自下旨国库出资建造,数量非常稀少。

    第二级别恩荣牌坊,就是地方财政出资建造,以示皇恩浩荡,荣及乡里之意。

    最后两个等级的牌坊,就得自己出钱建造了。

    沈忆宸的三元坊被御赐在了京师成国公府,由于规格甚高,到现在还没有修建完毕。如果老家还想要修建一座三元坊,就不能从国库出资,得自己出现建造了。

    听出了弦外之意,沈忆宸也没有磨叽,从兜掏出一张百两汇票放在桌上。

    “舅舅,这笔钱就算是晚辈资助建造三元坊的,还望诸位长辈收下。”

    发达之后远亲拜访,被打秋风是必然的事情,放在古代多多少少都得出点血。特别是这种“亲近”舅族,一毛不拔的话,会影响风评。

    现在沈忆宸也不太缺钱了,这一百两就算是“族谱”使用费,以后就算两清了。

    不过让沈忆宸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包括舅舅在内的几位母族长辈,却连连摆手说不要钱。而且看着不像是装模作样,就连母亲沈氏开口他们依然不收。

    莫非是嫌少?

    一百两打水漂是沈忆宸目前的极限,这几位母族长辈的情份还不够加钱的资格。

    就在他打算爱要不要走人的时候,名义上的舅舅终于说出了他们前来的真实目的。

    “贤甥,建造三元坊乃族中荣誉,怎么可能要你出钱?”

    “舅舅是想着如今你在京为官,肯定需要交际打点的地方甚多,于是跟族中长辈们商议了一下,打算把族中田地都挂靠在你名下,这样也能多出几分收益,让手头宽裕些。”

    好家伙,沈忆宸本以为是过来打秋风的,却没想到是过来给自己“送钱”的。

    后世很多人都知道,明代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徭役、赋税等等权利。

    其实准确来说,免除徭役是真的,士大夫并没有彻底免除赋税的权利,仅仅是按照品阶的高低,免除一部分税收。

    比如正三品官员,只能免粮二十石,人二十丁。

    但事实上在执行过程中,这个制度彻底崩溃了。地方在编役跟纳税过程中,不会也不敢把力役施加于士大夫阶层,从而导致了士大夫享受了无限优免。

    到了明朝万历时期,官方的《大明会典》里面就描写过,名义上甲科京官一品能免田万亩的赋税,最末等的九品官,也能免两千二百亩。

    而没有入仕的举人是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八十亩。

    要知道这仅仅是官方承认的免税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